“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三年(弹性学习年限2-4年,实行学分制)
二、培养目标与职业面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正确的专业认同,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能适应需要的B证书;
(5)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或银行从业资格证书或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或收银员证书。
(6)取得普通话校内等级证书;
(7)取得国家珠算技术等级普五级证书。
五、课程设置原则及简要说明
(一)课程设置理论基础
1、发展理论;2、选择理论;3、能力本位理论;4、多元智能结构理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课程中心突出和偏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课程体系的设置。
2、根据培养规格导向课程模块和课程综合化的设置。
3、实现本专业的特点,实现知识系统性和能力体系的有机结合。
4、突出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和技能的培养。
(三)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要求
1、学生在规定的学年时限内学习下列课程模块并获得下列总学分:
课 程
模 块 必修课 技能
资格
证书
总学分 公共
文化课 专业课 专业
实践课 基 本
学 分 46 54 49 12 161 备注:各模块学分可以按《学分制实施方案》的规定进行调剂,但总学分不得低于161学分。
(四)主要课程教学目标简要说明
1. 基础会计
掌握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概念、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与费用概念、费用分配的基本方法、简要会计报表的编制和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等内容。
教学目标定位:达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证要求。
2. 财务会计实务
掌握企业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财务成果等方面主要经济业务的确认、计价、计算与账务处理方法和企业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教学目标定位:达到出纳员会计岗位、往来结算会计岗位上岗要求,突出技能培训。
3.成本会计实务
掌握制造业成本的构成、常用成本计算方法、成本的确认和计量、产品成本计算。能根据资料进行成本的计算和核算。
教学目标定位:学会几种常用的最基本企业成本计算方法。
4、会计报表分析
掌握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指标的计算和分析。能把握财务报表的信息体系,会计算和分析各类经济指标,能写出财务情况说明书
教学目标定位:达到初级会计师相关知识水平。
5、纳税申报与会计处理
我国税制体系的认知、把握各税种的基本知识;能根据资料准确计算应缴税额;具备报税的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定位:具有能从事报税工作的基本能力
6. 会计电算化
掌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以及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业务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
教学目标定位:达到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初级证书考证要求。
7. 会计模拟综合实习
熟练掌握仿真企业环境下的会计凭证的填制、各种会计账簿的登记、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系统掌握企业常见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掌握会计凭证的审核、会计核算程序、会计账簿的设置、账簿的启用与保管的基本要求。
8. 会计顶岗实习
通过下企业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会计各业务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范围、管理要求与核算方法。
实习内容:企业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凭证稽核;登记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等;编制会计报表;撰写实习报告。
实习要求:熟练掌握企业记账凭证的编制、总账、明细账的登记、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掌握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会计核算特点与程序、实习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六、实践教学安排
本专业三年学习期内,实践性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1)技能实训课程教学(2)课程实验(实训)(3)专业实习(校内模拟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等内容。
七、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制订日期: 年 月 单位:周
学
期 教
学
周数 实践教学时间及内容 课程设计
大型作业 课堂教学周数 复习考
试 公
益
劳
动 军训 入学
教育 专业教育 假
期 合计 学
期 学
年 1 18 会计认知实训 1天
16 1 1 √ √ 4 24 52 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2课时 会计应用技术实训 1周 模拟企业经营流程
实训 1周 2 18 会计岗位项目实训 1周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