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替代的BI业务抽象和洞察力.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据分析精选:分享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期待名人和人名猛击“关注”实在是您学习研究、职场商战的
必备猛药。
不可替代的BI 业务抽象和洞察力
作者:innovate511
原文:/s/blog_569c3a5c01014jth.html
最近写了很多关于 BI 的文章,也看了很多关于行业数据挖掘的案例的文章,感觉是时候写
一篇来贯穿业务系统数据、业务流程与业务决策的关系了。
业务流程与BI
业务流程是业务系统的灵魂,做 BI 要熟悉业务流程,但不能局限在业务流程,那熟悉之后
如何利用好业务流程,做更客观全面的分析和数据洞察呢?
现在的现状是,做 BI 或数据平台开发的朋友,很多都号称熟悉或精通业务,问之懂到什么
程度,答曰,我可以对引流过程、订单流程、供应链流程、客服过程都熟悉,经常和业务碰
需求,能不熟悉么?
我的回答是,这样远不能叫熟悉更不能叫精通,因为这样的熟悉,是建立在了解业务部门在
做什么,这种理解,永远只能听业务部门提需求,然后数据分析满足业务的需求,至于是否
会有效果、需求要怎么变化、数据分析到底产生多大作用,那得“靠天吃饭” ,也就是做了分
析试错之后再看情况。
那么 BI 对于业务流程的理解需要如何与业务部门互补呢?还是那句话,业务部门是商业、
感性,BI 是数据抽象、理性,他们在业务上需要互补,而不是业务部门的业务理解包含于
BI 的业务理解,这样绝对做不好BI。
就拿电商订单流程来说,业务部门会关心流程是否通畅、及时,但对于分析来说,是需要
区分正常、非正常,非正常是什么原因,会影响其他环节么?正常的订单是否隐藏隐患或
商机,非正常有哪些措施预防和解决方案?
例如订单流程贯穿 B2C 各个部门的流程,每个部门会关注流程的某些环节,作为该部门工
作的重要指导指标。如果出现支付转换率持续较低,如何客观评估这个流程好还是不好,有
哪些地方提升空间?这个时候如果COO,或CFO 驱动,那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太会营销推
广、客户管理、IT、网站运营几个部门来推动,不是他们的职责。如果跨部门的分析,分别
从人(流量来源、老客户)、网站体验、商品等多个角度评估,数据洞察中,假设转换率低
的客户中新客户占80%甚至更高,从数据角度就可以断定新客户支付习惯问题,但不能排除
其他问题,因为可能某地区支持货到付款转换率高于不支持的地区。
从此处可以看出诊断数据,一定是来源于业务流,但超越业务流的业务提炼。
所以业务流程的抽象,是为了更客观评估流程、客观为各部门评估问题和机会,达到多部
门协调的作用。
业务点与BI
目前电商界到处都在流传着各种干货,他们的特点是覆盖面广,把行业常见的重要业务手段
都提到了,并形成了业务架构。它与业务流程不同,业务流程是描述一个业务过程,而业务
@数据分析精选:分享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期待名人和人名猛击“关注”实在是您学习研究、职场商战的
必备猛药。
点是跨越业务流程,将所有流程中的环节,都列举出来。
BI 就需要把零散的业务运营关键点,抽象出来,形成统一的业务场景,对业务运营点进行
客观判断评估,同时也综合客观数据反映,给出合理的建议。这也是 BI 对业务理解超越业
务部门的最直接体现,但对业务设计、感性判断,BI 是不可替代的,故两者是一种理性、
感性的完美结合,所以以后请不要再纠结 BI 是否比业务部门懂业务,或者为啥业务部门的
需求老变。
例如各种营销干货中,都会提到各种推广、营销措施,例如网站的推广分站外、各类线上线
下广告、口碑或社会化推广,然后每种继续一级一级地细分。这些业务点说明了每一个业务
步骤,可能需要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去做。
这就出现两个决策者关心的关键点:1。是否每一个业务点都需要做;2。是否每一个已经
做了的业务点都做得足够好?这些判断都需要 BI 来抽象,才能客观判断。
例如这里举的营销的例子,包括EDM,DM,社区网站、微博营销、搜索引擎等,每一个业
务点,都是一个独立的业务渠道,一个独立的业务点,那么如何评估呢?
每一种渠道引流都涉及访问的各种转换率,所以客观评价渠道的效用,得客观看到战略上对
市场的需要。例如EDM,DM 一般是对老客户进行营销,其他是对新用户引流。其中新用户
引流,也不能一刀切看当次订单转换率来判断引流质量,因为客户回头率、客单价等都是重
要评估权重。另外同一个已知客户,他/她每次来源、时间分布可能都有意思,也可以作为
判断客户习性的手段,为以后精准营销打下基础。
总之,无论干货中,业务应用了多少,都得在 BI 中抽象为各种决策模块,这样可以判断效
果、判断优劣、判断是否增加或改进,这是 BI 另外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分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