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6-08-20约3.87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设计 湖里中学 张丽萍 课题 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概述 密度这个概念在初中的物理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而密度的测量涉及到天平 及量筒的使用,也就是这个实验将两个直接测量的实验,融入到一个实验中了。而 这个技能(间接测量法)对学生后续的能力发展非常重要。所以课标把这个实验作 为学生必会做实验提出来,除知识技能方面,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也是一个锻炼的机 会。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3、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 、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2、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爱护学习环境的教育初生还处在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的年龄。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还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和培养,虽然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智力在学习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但非智力因素依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初中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学习的习惯、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课堂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3、观察 分度值 单位:ml 1ml=1cm3 4、读数;应使视线水平对准液体凹面,展示实物图像。 5、如何用水来测小石块的体积? (一)测固体(石块)密度。 引导学生根据原理选择器材。 问题: 1、制定实验步骤: 2、设计实验表格: 指导学生设计表格内容的依据: (1)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要有地方记录(如m 、V1、V2 (2)需要的间接物理量要有地方记录(如小石块的体积V=V2-V1) (3)实验的结果要有地方记录。 3、教学巡视,指导,注意发现学生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4、引导学生分析处理数实验数据: 问:先测小石块质量还是先测出它的体积?想想为什么? (二)测液体(盐水)的密度 问题: 1、根据原理选择器材。 2、启发制定实验步骤: 如果我们想测量盐水的密度,让学生设计方案,让学生来进行分析可行性。 3、设计实验表格: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直接关系,其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ρ=m/V 1、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用天平 3、用刻度尺等器材进行测量,并用体积公式进行运算。 4、学生讨论: 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 2、量筒上下一样粗细,刻度均匀量杯上下不一样粗细,刻度不均匀,越往上,间隔越小 3、学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和单位。 4、学生动手往量筒内倒水,练习读数 5、学生讨论: 先在量筒中倒入一些水读出水面刻度V1,再把水石块放入量筒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小石块的体积: V= V2-V1 展示实验器材: 天平、量筒、小石块、细线、水。 学生检查桌上的器材。 学生交流讨论:(4人小组) 1、制定实验步骤,归纳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并测出小石块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 (4)计算石块密度ρ= 2、分组实验记录数据表格 小石块 质量 m(g) 水体积 V (ml) 放入小石块后总体积V2(ml) 小石块 体积 (m3) 小石块 密度 (g/m3) ? ? ? ? ?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4、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学生对实验产生的误差进行交流分析。 1、实验器材: 天平、量筒、盐水、烧杯 2、学生交流: 在实际实验中,先测量烧杯的质量,然后把盐水全部倒进量筒中,还是先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把一部分盐水倒进量筒中?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后制定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平衡,(这里向同学说明一下,测金属块的密度完成后,只要天平没动,可以不再调节,但如果作为一个独立实验必须有这一步) (2)在烧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并将测量值填入表格中. (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它的体积,并将测量值填入表格. (4)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将测量值填入表格. (5)计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记入表格. (6)求出盐水密度记入表格 表格设计 烧杯和盐水的质量 (g) 烧杯和杯内剩余 盐水的质量 量筒中盐水质量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盐水的密度 ? ? ? ? ? 复习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目的启发学生得出测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