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杨树苗的栽培技术.docx
PAGE1
青杨树苗的栽培技术
学名:PopuluscathayanaRehd.
科属:杨柳科(SalicaceaeMirb.)杨属(PopulusL.)
(一)形态特征乔木,高达30m。树冠阔卵形;树皮初光滑,灰绿色,老时暗灰色,沟裂。枝圆柱形,有时具角棱,幼时橄榄绿色,后变为橙黄色至灰黄色,无毛。芽长圆锥形,无毛,紫褐色或黄褐色,多粘质。短枝叶卵形、椭圆状卵形、椭圆形或狭卵形,长5~10cm,宽3.5~7cm,最宽处在中部以下,先端渐尖或突渐尖,基部圆形,稀近心形或阔楔形,边缘具腺圆锯齿,上面亮绿色,下面绿白色,脉两面隆起,尤以下面为明显,具侧脉5~7条,无毛,叶柄圆柱形,长2~7cm,无毛;长枝或萌枝叶较大,卵状长圆形,长10~20cm,基部常微心形;叶柄圆柱形,长1~3cm,无毛。雄花序长5~6cm,雄蕊30~35,苞片条裂;雌花序长4~5cm,柱头2~4裂;果序长10~15(20)cm。蒴果卵圆形,长6~9mm,3~4瓣裂,稀2瓣裂。花期3~5月,果期5~7月。(二)生物学特性喜光,喜温凉气候,耐严寒。适生于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河滩沙土。忌低洼积水,但根系发达,耐干旱,不耐盐碱,生长快,萌蘖性强。(三)栽培要点扦插、播种均可。1年生苗高约20cm。亦可直接插干或压条造林。应选生长快、抗逆性强、干形通直的优良变种作为母树,采种采条。青杨枝条较软,顶枝易糨,故育苗时宜留竞争枝以保护其生长。
(四)适生范围产于我国东北(辽宁)、华北、西北和西南(四川)各地区海拔800~3200m,多在沟谷、山麓、溪边。(五)水土保持功能及运用青杨树冠丰满,干皮清丽,是西北高寒荒漠地区重要的庭荫树、行道树,并可用于河滩绿化、防护林、固堤护坡及用材林,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树种,常和沙棘造林,可提高其生长量。青杨展叶极早,在北京3月中旬即萌芽展叶,新叶嫩绿光亮,使人尽早感觉其来临的气息。
栽植技术
1.5.1栽植时间
淮河以南地区以12月至翌年3月上旬为佳。淮河以北地区宜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进行。
1.5.2苗木处理
苗木失水会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为此造林要坚持“就地育苗、就地造林、随起随栽”的原则。对于起苗后不能立即栽植或需经长途运输的苗木,将苗木根系和苗干部分放在清水中浸泡3~5d后再进行栽植(泡苗深度占苗木整株高度的1/2以上)。如遇早春干旱,可采取截干造林。
1.5.3植苗造林
提倡“三埋两踩一提苗”。先回填拌好的表土和腐熟基肥(饼肥每穴1.0~1.5kg或土杂肥4~5kg);放入苗木,深度40~60cm,扶正填土,当填土30cm时,将苗木向上轻提,使根系舒展后踩实,再填土至穴口,馒头状培土至高出地面30cm左右。填土时分层踩实,栽后浇一次透水。
1.5.4插干造林
适宜于地下水位在1m左右、土壤质地疏松便于手工打孔的地块,以沙土、沙壤土为佳。插干选1~2年生,地径大于1.5cm,苗高大于4m,顶芽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壮苗。插干前修除主干侧枝,下段截成马耳形截口,长5~6cm。插干入土深度80~100cm。操作流程:全面整地(或带状深翻)→耙平→打点→铁扦打孔→孔中注水→插入插干(保持插干插入底部)→打实插孔→培土成馒头状。
2抚育管理
2.1修枝整形
修枝整形是培育高干无节良材的必要技术之一。修枝不仅明显提高杨树主干高度及圆满度,培育无节良材,提高木材质量和大径材出材率,而且可以提高树木本身及间作作物的光合效率,促进林分经济效益的提升。此外,修枝还可以提供燃料、饲料、肥料,改善林内通风透光状况及林木生长条件,减少病虫害等。总结多年来在杨树研究成果及修枝生产实践经验,培育大径材修枝整形应做到:(1)造林当年,抹去或修除主干2.5m以下刚萌生的侧枝或侧芽,修除影响主枝生长的竞争枝(双头或多头枝);(2)造林2~4年后,修剪竞争枝及粗大枝,解放弱枝,保持冠干比为3︰2;(3)造林5~7年后,每年修除一轮枝条及树冠下根、干部萌条,直到形成主干8m高的高干无节良材为止,此时冠干比不应小于1︰2。修枝季节宜在树木休眠期进行。
2.2除草松土
除草松土一方面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另一方面可消灭与杨树竞争养分的杂灌。对未间作的林分,造林林分郁闭前3年,每年进行2次除草。除草时应在杂草种子尚未成熟时进行,5~6月、8~9月各进行一次。林分郁闭后,对于土壤黏重的地块,为防土壤板结,秋末至春初需进行中耕1次,有条件的可坚持每年冬翻。
2.3林农复合经营
为充分利用杨树幼林营养空间,大力提倡杨树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可以增加林农收入。林分郁闭前,间作作物提倡夏季间种黄豆、绿豆、红豆、花生、红薯等作物,秋季间种油菜、小麦、蚕豆、碗豆、蔬菜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