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大纲.docx
PAGE
PAGE8
《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开课单位
材料成型教研室
授课学期
第6学期
学分/学时
2/32
课内学时
32
理论授课
32
上机学时
0
课内实践
0
实验学时
0
课外学时
32
适用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是否双语
否
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塑性成型原理、金属学与热处理等
后续课程
模具CAD、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二、课程简介
《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模具方向)的一门专业必选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本课程对冲压成型基本理论知识及冲压成型设备、冲压工艺设计、典型冲压模具结构等知识进行理论讲授,培养学生掌握冲压成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具备进行中等复杂冲压零件的冲压工艺编制、冲压模具结构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
1.陈述冲压工艺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总结并表达冲压基础理论。
(1)陈述冲压加工的概念、冲压工艺的分类、冲压设备及材料,总结并表达冲压成形基本理论。
(2)总结冲压加工的特点及应用,借此重新认识自己的专业,对所选专业树立信心,建立社会责任感,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
2.确认并解决冲压工艺设计,确认冲压模具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1)识别冲压过程中材料的变形特点,陈述冲压件的质量分析与控制内容,解决冲压工艺计算。
(2)确认并解决冲压工艺性分析和工艺方案设计。
(3)确认冲压模具结构特点、组成及工作原理。
3.识别成形工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成形工艺方法。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
1.综合运用学科交叉融合知识,根据所给冲压件,分析冲压件成型工艺性,设计冲压成型工艺方案,计算工作零件工作部分尺寸。
2.正确描述冲压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中等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
在探究模具设计过程中,总结模具设计的影响因素,具备冲压模具标准化的工程意识,树立精益求精、客户至上、持续学习、有责任心和环保意识的职业修养。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1
指标点1-3: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解决复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工程知识
课程目标2
指标点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材料学科的基本原理对材料成型问题进行识别与描述。
指标点3-3: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并体现创新意识。
2-问题分析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课程目标3
指标点3-1:学习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四、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一)课程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冲压成形概述(学时数:3学时)
1.课程主要内容
冲压成形的概念、特点及应用;冲压工艺的分类;冲压设备的分类;通用压力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型号及技术参数;常用冲压材料;冲模常用标准;塑性成形基本规律;冲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冲压成形的概念、特点及应用;通用压力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塑性成形基本规律。
难点:冲压工艺的分类;塑性成形基本规律。
3.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丰富学生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
(2)采用“视频动画+图片道具”方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冲压加工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
陈述冲压加工的概念;总结冲压加工的特点与应用;认知冲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陈述冲压工艺的分类;陈述通用压力机结构、类型、规格等基本参数;陈述常用冲压材料;总结并表达冲压成形基本理论。
5.支撑课程目标
本单元知识、教学方式支撑的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3。
第二单元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学时数:17学时)
1.课程主要内容
冲裁变形过程的分析;冲裁件质量分析及控制;冲裁工艺设计;冲裁模典型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冲裁模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标准的选用;冲裁设备的选用与校核。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冲裁变形过程分析;冲裁件断面质量分析;排样设计;冲裁件工艺性分析;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简单模、复合模、级进模典型结构;工作零件设计与标准选用;定位零件的设计与标准选用;压料、卸料、送料零件,导向零件,连接与固定零件的设计与标准选用;冲裁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