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水田园诗赏析.pdf

发布:2025-03-25约1.32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水田园诗赏析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

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

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

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

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

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

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

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

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

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

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

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

蒸蒸日上的禀性。

3.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

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

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

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

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

两家春。”

1/11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

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

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

得趣,因景生情。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

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