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ppt
关于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第1页,共2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切忌主观片面地只依靠某一项或某一次检查异常即作出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做好鉴别。然后根据肝炎病毒学检测结果做出病原学诊断,最后确诊第2页,共2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临床诊断(一)临床分型
1.急性肝炎:(1)急性无黄疸型;(2)急性黄疸型。2.慢性肝炎:(1)轻度;(2)中度;(3)重度。3.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2)亚急性重型肝炎;(3)慢性重型肝炎。4.淤胆型肝炎。5.肝炎肝硬化第3页,共2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各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依据1.急性肝炎:(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①流行病学史如密切接触史和注射史等。密切接触史是指与确诊病毒性肝炎患者(特别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经常接触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粪便)或有性接触而未采取防护措施者。注射史是指在半年内曾接受输血、血液制品及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注射药物、免疫接种和针刺治疗等。②症状指近期内出现的、持续几天以上但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③体征指肝肿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④化验主要指血清ALT升高。⑤病原学检测阳性。第4页,共2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凡化验阳性,且流行病学史、症状和体征三项中有两项阳性或化验及体征(或化验及症状)均明显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凡单项血清ALT升高,或仅有症状、体征,或有流行病学史及②、③、④三项中有一项阳性者,均为疑似病例。对疑似病例应进行动态观察或结合其他检查(包括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做出诊断。疑似病例如病原学诊断阳性,且除外其他疾病者可确诊。第5页,共2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各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依据(2)急性黄疸型肝炎凡符合急性肝炎诊断条件,血清胆红素>17.1μmol/L,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第6页,共2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各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依据2.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亦可作出相应诊断。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慢性肝炎临床上可分为:(1)轻度临床症状、体征轻微或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2)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征者。第7页,共2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胆碱酯酶<2500U/L,四项检测中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重度慢性肝炎B超检查结果可供慢性肝炎诊断的参考:(1)轻度B超检查肝脾无明显异常改变。(2)中度B超可见肝内回声增粗,肝脏和/或脾脏轻度肿大,肝内管道(主要指肝静脉)走行多清晰,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无增宽。(3)重度B超检查可见肝内回声明显增粗,分布不均匀;肝表面欠光滑,边缘变钝,肝内管道走行欠清晰或轻度狭窄、扭曲;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增宽;脾脏肿大;胆囊有时可见“双层征”。第8页,共2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慢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项目轻度中度重度ALT和/或AST(IU/L)≤正常3倍>正常3倍>正常3倍胆红素(μmol/L)???≤正常2倍>正常2倍~正常5倍>正常5倍白蛋白(A)(g/L)≥35<35~>32≤32A/G≥1.4<1.4~>1.0<1.0电泳γ球蛋白(γEP)(%)≤21>21~<26≥26凝血酶原活动度(PTA)(%)>7070~60<60~>40胆碱酯酶(CHE)(U/L)*>5400≤5400~>4500≤4500*有条件开展CHE检测的单位,可参考本项指标第9页,共2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各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依据3.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