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节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
[学习目标及重点内容提示]
1.掌握新型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熟悉新型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并发症。
3.了解新型肠道病毒感染的预防原则及预启几。
肠道病毒(Enterovirus)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一病毒
(coxsackievirus)、埃可病毒(Echovirus),以及近年来新发现的新肠
道病毒 68~71 型。1976 年之前,人们曾经根据肠道病毒的宿主范围
和致病性对其进行分类,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对猴致病,柯萨奇病毒对
新生小鼠致病,埃可病毒对猴和新生小鼠均不致病。但是,随着研究
的深人,发现肠道病毒的宿主范围并非恒定,原有的分类方法已不适
用。因此,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 1976 年决定,自 1969 年后发现的
新型肠道病毒,从68 型起按顺序命名。迄今新型肠道病毒有4 个型,
即肠道病毒68,69,70,71 型,其中68,70 和71 型对人有致病性,可以
累及全身不同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病原学]
新型肠道病毒属于 RNA 病毒类的小 RNA 病毒科(Picomaviridae)
肠道病毒属。与经典肠道病毒相比较,新型肠道病毒在血清学、动物
宿主和体外培养等方面均有其特点(表2-7-1)。
新型肠道病毒 68~71 型的理化与生物学性质与其它肠道病毒相
比,亦有许多相似之处,如:①同属 RNA 病毒类,基因组为单股正链
1
6
RNA,核酸分子量为(2~2.8)×10 具有6~9 个基因。②病毒颗粒大致
为球形,直径20~30 nm,衣壳呈立体对称的20 面体,病毒颗粒无包
膜。③对一般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如对乙醚、乙醇、脱氧胆酸盐、去
垢剂以及弱酸等有抵抗性,耐低温;而对氧化剂(游离氯、高锰酸钾等)
却甚敏感,《传染病学0056》
表2-7-1 肠道病毒分类
肠道病毒分类(血清型) 动物宿主 组织培养
灵长类 乳鼠
脊髓灰质炎病毒1~3 ++ -- ++**
柯萨奇A 病毒1~22,24 --* ++
柯萨奇B 病毒1~6 -- ++ ++
埃可病毒l-9,11~27,29~33 -- ++***
肠道病毒68~71 各不相同 各不相同 ++
注:*CoxA7 可使灵长类患病;**CoxA9、16 已可组织培养;***
ECHO21 尚不能培养。
++ ++ +
对热、干燥和紫外线也较敏感。阳离子(Mg 、Ca 、Na )可增加病
毒对温度的稳定性。④能在组织培养中引起特殊的细胞病变。肠道病
毒 68、69、70 型对新生小鼠不致病,71 型仅有轻度致病性。尚未见
69 型致病的报道。68 型分离自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69
型分离自健康儿童肛拭子培养,70 型从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眼部
分离获得,71 型则首次分防自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粪便及尸检“组
2
织。
[流行病学]
肠道病毒感染在世界上传播很广,引起流行及散发病例,发生流
行时其范围可大可小,严重程度也大小不同。肠道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