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肠道病毒教案.doc

发布:2017-12-18约小于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章节 第五章常见病毒 第二节肠道病毒 课型 理论 课时 2 教学目标 列出肠道病毒的种类 说出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说出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疾病与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 1、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2、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疾病与防治原则 3、利用图片形象描述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疾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肠道病毒的定义及种类 肠道病毒---系指经消化道感染,并在肠道上皮细胞中增殖,可随粪便排出体外的一组病毒。这类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 三、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1、体积较小 2、核酸单股DNA 3、耐乙酸和乙醚 4、经消化道感染,在肠道上皮细胞中增殖,并能侵入血流及神经组织和其他组织引起多种不同的病变。 四、脊髓脊髓灰质炎病毒---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形态、大小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体积小(22~30nm),单链RNA基因组,缺少外膜的肠道病毒。按免疫性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其中型最容易导致瘫痪,也最容易引起流行。 在污水和粪便中可活数月 食品中可保存数周 不易被胃酸或胆汁灭活 对氧化剂敏感 56。C30min被灭活 3、致病性 传染源:病人或无症状携带者 传染方式:粪-口途径 致病机理 感染类型 人群中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或轻型感染 显性感染 引起麻痹者仅为显性感染的0.1%-1% 顿挫感染 发病机制病理病毒在神经系统中复制导致了病理改变,复制的速度是决定其神经毒力的重要因素。病变主要在脊髓前角、脑髓质、桥脑和中脑,开始是运动神经元的尼氏体变性,接着是核变化、细胞周围多形核及单核细胞浸润,最后被噬神经细胞破坏而消失。但并不是所有受累神经元都坏死,损伤是可逆性的,起病3~4周后,水肿、炎症消退,神经细胞功能可逐渐恢复。引起瘫痪的高危因素包括过度疲劳、剧烈运动、肌肉注射、扁桃体摘除术和遗传因素等。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1957年发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