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困生个案分析.doc

发布:2017-04-28约5.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动手操作引领学困生对“空间图形”认知的改观与提升 ——帮助三年级学困生费xx对“四边形”知识掌握的个案分析报告 ——双林庆同小学 吴月斐 问题的发现: 这学期接手三年级数学教学,我发现班级里有一位默默无闻的男生——小费。他小小的 个子,说话的声音很轻很温柔。在班级里,从没有看到过他与其他同学交流,也没有在课堂上发现过他举手发言。就连跟他单独谈话时,他也不敢用眼睛正视你的目光。这样的状态,成绩可想而知是较为不理想的。特别是在我教学第三单元“四边形”时,小费同学所表现出的不知所措是令我颇感意外的。对于这样的学生,若只是盲目地给他进行习题的补充练习,效果肯定是不太理想的。因此,我设想着能用一种适合费xx同学去理解并能掌握的方式去引导他。 现状的分析: 基于费xx同学以上的反应,我首先从他所掌握的学习层面进行了考察与分析。最终确 定为:1、费xx所掌握的对“空间与图形”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一(上)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对于一(下)图形的拼组,掌握不够理想;2、费xx对于角的认知中,只能形象地感知角的大小,对于应掌握的比较和判断方法没有掌握,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不够全面;3、费xx对“周长”的含义理解模糊不清,不会估算,不会测量,不会在题目中找寻相应的条件来进行解答。4、费xx缺少同龄段学生应有的空间意识。我查阅了课程标准三(上)的内容标准,其对“图形与变换”领域的要求如下: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为此,为了帮助费xx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初步掌握对于本学段“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我设定了详细的测试和访谈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有效的辅导。 三、题组的设定 基于费xx同学如上的表现,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他。首先,从心理上给予他鼓励。费xx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成绩的影响,有很强烈的自卑感。而若不及时地纠正他的这一心理,那一切的辅导都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的。因此,在访谈和辅导的过程中,我遵循“鼓励”和“促进”原则,不批评不责骂,真正做到耐心与细心;再次,根据费xx同学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一些习题,并进行了详细地访谈和辅导,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最后,运用表扬和激励原则,让费xx同学增强学习的信心,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可参与性,并设计一些适合他练习的习题,进一步巩固他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对自身的认可。 对于题组的设计,我经过反复的思考,最终确定为:以动手操作为主,结合一定的思考,让他在实践中获得对知识的第一感知,从而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对于有关图形的知识,我认为动手操作是解决问题的最直接最本质的方式,而空间观念的培养离不开相应的思考。由此,我设定了以下一些题组: 题组一: 题组二:在下面的点子图中,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题组三:在下面的点子图中(每两个点之间的长度看做1厘米),画出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和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 题组四:在下面的点子图中,画出你喜欢的图形(至少四个),并测量出它们的周长 题组五:看看下面哪些图形的周长你会计算?再想想其他的图形的周长。 四、访谈与辅导的过程 访谈与辅导一: (1)访谈 2009年x月x日,我请费xx同学单独到办公室。面对费xx同学当时不安的神情,我首先打消了他心中的顾虑,以一种非常平和的语气跟他交谈。 师:费xx,今天的课有趣吗? 费:茫然地摇摇头。 师:今天课上我们提到了哪些图形?你能跟老师说一说吗? 费:他支吾地回答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有这么多的图形,你的记性真棒。那你能在办公室找到这些图形吗? 费:(比划门的表面)是长方形,(办公桌的表面)是长方形,(印章的底面)是正方形…… 师:你很聪明,而且观察很仔细。下面,你能从这里找到你所认识的图形吗? (我出示题组1) (费xx一边指着一边说:这里有长方形,这里有正方形,这里是三角形,这里是圆形…… 师:真了不起,你找到了这么多图形。那么,第一幅图中,你找到了几个三角形? 费:两个。 师:那么这幅图中,你能找到什么图形呢? 费:两个三角形。 师:这幅图中,你又能找到什么图形呢? 费:三角形。 评析:从与费xx同学以上的问答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单个图形是能够清晰认识的,但对于组合在一起的图形他没有辨识能力。一方面是图形本身有着一定的迷惑性,另一方面,费xx同学对于观察图形缺乏一定的方法,不会比较,整合。 (2)辅导: 为了让费xx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