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分析.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企业集
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共
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1.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1?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性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企业财务通则》的颁布实施,企业集团
面临着一个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环境。但由于长期以来在思想上受
到旧的财务制度的约束,企业集团财务人员的观念比较滞后,尚未建
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上,就是未能确
立起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思想。反映在财务管理模式实践中,
便是滋生了许多不科学的做法,比如:筹资时不权衡资本成本,不考
虑资本结构;投资时不测算风险报酬,不分析现金流量。
1.2?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各自为政,缺乏一体性
我国现今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模式上过度分权,造成核心企业驭乏不
力,难以从企业集团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统一安排投资和融资活动,
结果是下属企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企业集
团的管理及财务无法控制,无执行力。这些体现在投资上,便是整个
企业集团的投资规模控制力低下,投资结构欠佳,投资收益下降,经
营风险加大;体现在筹资上,便是整个企业集团缺乏内部资金的融通,
对外举债规模失控,资本结构欠合理,利息支出增大,财务风险加大。
这种缺乏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模式,阻滞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要素的优
化组合,使得维系企业集团的重要纽带一资金纽带松弛,导致了企业
集团内部缺乏凝聚力,削弱了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的发挥。
各子公司财务数据无法归集到企业集团财务,实时控制无从谈起,因
此大财务的体系无法实现。
1.3?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监管缺乏力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缺乏至关重要的事
前预算和事中控制。事前的预算只是简单的资金预算,即没有收入、
成本、费用、利润指标,也没有现金流入、流出的计算;事中控制流
于空谈;至于事后分析,虽基于审计及年终考核的需要能得到一定的
重视,并在年度利润规划的基础上辅以相关的会计资料,但其有效性
也颇受影响。既然事前预算无从谈起,事中控制甚为薄弱,事后分析
未必有效,则下属企业对决策的整个执行过程便超出了核心企业财务
管理模式的视野,游离于核心企业的财务控制之外。
1.4?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缺乏规范性
企业集团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没有清晰的产权关系,
企业集团及各子公司资金拆借频繁,勾稽关系不平衡,账目标准不同,
严重制约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规范性,导致无法对企业集团经
营现状和综合盈利能力进行合理分析。
1.5?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定位模糊
企业已进入战略制胜的时代,战略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的需要,更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需要。而财务部门仍旧是核
算型,或资金的粗放管理型,这种定位本身就无法与决策进行很好的
匹配。例如对投资行业的分析,缺少清晰的实施原则,缺少保证战略
实施的持续性和一贯性,缺乏常设的企业战略规划论证和分析机构,
缺少长远的考虑,不符合企业长期有效的发展需要,导致许多投资不
能形成企业新的增长点。
2.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设计思路
以上这些问题,在一定时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可能导致企业集团陷
入困境,甚至面临崩溃的危险。为此,企业集团就必须要设计新的财
务管理模式,以适应当前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
2.1?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体系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目标是围绕价值最大化,准确地说是为了股
东利益最大化,势必由价值体系和流程体系共同作用。我们可以将企
业集团财务管理内容分为三个层面:
(1)财务核算层面:总账、应付款、应收款、固定资产、成本费用管理。
(2)财务控制层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分析评价。
(3)财务决策层面:资金控制(筹资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
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建立财务管理模式体系,强化企业集团财务的监控
职能和实现规范化的流程管理才能成为现实。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系,
应建立在完善信息化的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标
准化管理,大量的数据就无法正常流动,就会导致“信息孤岛”的产生;
如果没有规范的、统一口径的会计科目的设置,就无法实现数据的汇
总,更谈不上财务数据的分析和监控,更无法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决
策依据。因此,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应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标准化的信息管理。管理中一切指令,凡是符合授权、符合程序的,
就应畅通无阻。建造一个“事事有人审,处处可监控”的环境。企业集
团财务便可借助信息技术和系统提供的功能,实现跨地区、跨账套的
财务数据分析、财务状况的监督和审计,对关键的财务数据进行实时
监控。
2.2?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职能
(1)投资决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