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杜甫生平游览路线.docx

发布:2025-03-06约7.35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1

《杜甫传》于1952年11月初版后,就引起广泛的影响。后续又多次增订,附录。

看杜甫的人生,读杜甫的诗,你会觉得,他杜甫就是身边某个处境艰难的中年人。

所以,没点人生阅历,根本读不懂杜甫。

木心和茅盾是亲戚。

有一次家宴,说到茅盾的父亲去世时,其母作了挽联。

关于这个挽联,大家七嘴八舌,有人说难得,有人说普通,有人说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诗好。

木心听了,开口道:“写诗么,至少要像杜甫那样才好说写诗。”

惹得亲戚长辈哄堂大笑。

那时候的木心,在母亲的教导下理解了杜甫的诗,知道其好在哪里,后来木心这样给杜甫定位:“如果抽掉杜甫的作品,一部全唐诗会不会有塌下来的样子。”

这是一根支柱,这是一种精神。

杜甫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绝美的华章,更是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他就像一根支柱,站在那里,为“人”字撑起一片天。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传》,去真正了解诗圣杜甫的一生吧。

01

公元712年,杜甫在河南出生。

很多年后,他被世人尊为诗圣。

读书的时候,我们读到的杜甫,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的落魄文人。

也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读书人。

我们以为他出身贫寒,其实杜甫出身名门。

在他的先辈里,有大将军,也有大诗人,有高官。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唐代著名诗人,也是朝廷官员。

到了他的父亲,虽不如祖父那样出名,却也吃着国家的粮食,拿着国家的俸禄,是朝廷的县令。

生在这样的家庭,可以说是杜甫的幸运,至少在他年幼的时候,不必为生计所苦,还能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

6岁的时候,他就有机会观看公孙大娘的剑舞。

9岁的时候,他就临摹虞世南的书法,且惯于写大字。

12岁时,他就有机会多次聆听李龟年的歌声。

他不断地作诗、写字、学习,也稳稳当当地保留着他的赤子之心。

回忆自己的童年,他说: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就在他上树摘梨摘枣的时候,他的诗已经像熟了的枣子那样引人注目,洛阳名士崔尚、魏启心见了,为之惊叹,说是班固、杨雄的再生。

此时的杜甫,还是翩翩少年。

02

杜甫还在家稳妥成长的时候,李白已经提着剑四处游览了。

公元731年,杜甫20岁。

他也开始了人生最初的游历,一开始是前往江南,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他跟随文人雅士的脚步,浏览祖国大好的山河。

游了三四年,他看了衰败的豪门,看了历经时间洗礼依旧无恙的顾恺之的维摩诘壁画,拜访了吴王阖闾的坟墓,也游览了虎丘的剑池,赶上了荷花盛开的长洲苑。

他也想乘船访一访传说中的“扶桑”,还去看了李白梦游的天姥山。

直到735年回乡参加进士考试,但他却落榜了。

现在的杜甫,还是理想主义者,没有注意到现实的人生,他年少轻狂,将很多人都不放在眼里。

考试落榜,也没有打击到他,他的父亲还是朝廷官员,他还是官家公子,他还鄙视着人世的庸俗,他还没有看到人间的疾苦。

落榜后,杜甫继续游历。

春天他在邯郸的丛台上唱歌,冬天他在青州的青丘上打猎,一边打猎,一边唱歌,一边写诗,骑胡马,拉长弓,箭不虚发。

走着走着,他走到了泰山,写了一首《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走着走着,他三十而立了,可除了写诗,还是一事无成。

03

杜甫在江南游历的时候,李白正在齐鲁大地上游走。

等到杜甫到了齐鲁大地,李白又到了江南水乡。

两人总是阴差阳错地错过,直到杜甫33岁(744年),两人才在洛阳相遇,此时的杜甫,刚刚建立起自己的风格,而李白,已经才名在外,完成了不少名篇佳作。

当时的杜甫一见到李白,就成了迷弟。

原先的杜甫,游历得规规矩矩,看风景就是看风景,怀古就是怀古,看完之后依旧是现实的。

但遇到李白之后,杜甫被带偏了。

李白是游侠,带着宝剑,求仙访道。

于是乎,杜甫也跟着求仙访道。

在他送给李白的第一首诗里,就放了一大堆道家的术语,他还和李白约定,一起去梁州采折传说中的仙草——瑶草。

迷弟杜甫,就这样跟着李白访名山,游大河。

但杜甫和李白始终不同,李白追求个人的自由,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就像一阵风,自由得没有一个人能够留住他,而杜甫呢?总是在不自觉之中,将目光投向人间。

受了李白的影响,求仙访道一段时间后,李白继续去寻访名山,而杜甫去长安继续追求自己的仕途了。

在长安,他一待10年,得到的并不是显要的官职,而是对现实的认识。

他走进了现实,才离我们的诗圣越来越近。

04

初到长安,杜甫豪情未退。

那年除夕,他还在长安的旅馆里和客人高呼赌博。

可是那时候的大唐政治,已经渐渐腐败,英明的皇帝沉迷于感官的享受,朝廷奸臣当道,李林甫大权在握。

杜甫在长安时间越久,越是看到了这令人痛苦的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