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科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经济管理的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参考
毕业论文篇一
《当地农业推广服务工作实践》
1秀洲区农业推广服务工作的具体内容
1.1教育培训服务
秀洲区以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五个一批”、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农业专业技能、转移技能、新型职业农民、农机驾驶员等教育培训项目为全区农业推广人员、社区管理人员、农业带头人、农场主、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手等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据统计年秀洲区共开展教育培训班6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21180余人次其中农技推广人员培训450人次、社区管理人员培训450人次、农业带头人培训790人次、农场主培训5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850人次、农机驾驶员培训90人次、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训1450人次、转移技能培训4600人次、其他技术培训7000余人次
1.2农业信息服务
秀洲区以区农业信息网为中心连接镇(街道)农技站、畜牧兽医站等镇级信息服务站和村委会、农业大户等村级信息服务点建成了完善的三级信息服务网络
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介(如“秀洲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的有效结合为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民等农业推广对象提供了农产品供求、名优特产推介、新技术宣传等农业信息服务
1.3农技推广服务
经过近几年的组织建设秀洲区已基本建成由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指导员组成的新型农技推广队伍建立了由责任农技人员联村包户、履行“班主任职责”的新型推广服务模式
同时结合科教单位、科技示范园的研究和实践将先进、高效、成熟、实用的农业技术成果快速转化成生产力为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创造了技术条件
2秀洲区农业推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重推广、轻服务
当前秀洲区农业推广重点集中在农业生产中对产前和产后的服务较少且在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中仅以农业推广机构完成指定推广任务为目标只注重对被推广对象实行单方向的技术推广忽略了被推广对象的需求缺乏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综合技术服务及产前、产后全程服务的推广理念
2.2重模式、轻效率
目前秀洲区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是政府推广机构自上而下地行使行政性推广职能的模式即“决策+技术”的行政式推广模式这种模式的单向性和政策性决定了被推广对象难以参与农业科技推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限制了其作为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与决策权使其只能被动接受推广服务难以发挥其应用先进农业科技的主动性最终导致推广效率下降
2.3重职能、轻协作
秀洲区共有9个县级专业化农业推广机构由于工作职能和专业不同各个推广主体之间在开展农业推广服务时经常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与链接农业科技信息与成果不能及时共享与传播导致科技供给系统与应用系统不能有效运行使农业科技研究部门、各推广机构与被推广对象都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4重数量、轻质量
由于受各级农业推广机构编制的限制以及非专业技术人员占用编制一些高学历、懂技术、年轻的农业推广人才无法加入到农业推广队伍中推广机构只能采取聘用的“合同工”补充人员数量虽然从数量上填补了空缺但由于愿意当“合同工”的大多是学历较低、年龄较大、技术水平较低的人员再加上农业推广人员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导致整个农业推广队伍素质不高、知识断层及知识老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3推进秀洲区农业推广服务工作的对策措施
3.1优化推广方式树立服务理念
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当地实情建立适应地区农业发展的农业推广体系优化推广方式并在体系建设上充分发挥政府推广体系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创新推广理念在功能上既要有推广又要有服务最终形成一种从产前到产后以及从专业到产业的多体制、多机制、多功能、社会化的农业推广咨询服务体系
3.2构建多元模式提高推广效率
在发挥政府推广机构主导作用的同时各级政府要积极营造环境制定激励和优惠政策引导和调动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主动投身农技推广服务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新生力量形成政府推广机构、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等多种推广组织并存的局面构建农技与市场相结合的多元化推广模式提高农业推广效率从根本上破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的难题
3.3完善推广体系提高协作能力
要在改革和完善政府现有农业推广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扶持各类非政府推广组织加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有关学校、涉农企业、民间组织等推广组织与推广对象的协作关系建立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
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