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新进展.ppt
关于心房颤动的新进展第1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Recentdevelopmentsinatrialfibrillation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很高的致病率和致死率。其发病率和患病率还在升高,临床和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临床医生需要依据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而不断更新知识,以指导治疗,改善预后。第2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流行病学我国的房颤患者估计有800万例以上。从50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房颤的发病率增加1倍。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男性、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瓣膜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左房扩大、左室肥厚和左室收缩功能受损也与房颤有关。与窦性心律者相比,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6倍,死亡率增加2倍,而风湿性心脏病者,脑卒中的风险增加达18倍。第3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分类根据房颤发作的时间特点进行分类,如图1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可自行转复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如不行转复治疗,房颤将维持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没有希望恢复窦律房颤第4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病理生理房颤的原因可以粗略地分为心血管方面的和非心血管方面的(图2)。“孤立性房颤”指年轻患者(年龄60岁)发生的房颤,找不到任何原因。第5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房颤的原因心血管方面的原因:*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病*二尖瓣疾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反流*二尖瓣脱垂*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内膜炎*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病窦综合征*心脏肿瘤*心脏术后*室上性心律失常*Wolf-Parkinson-White综合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非心血管方面的原因代谢性的:*甲状腺机能亢进*低钾、低镁、低钙、酸中毒*嗜铬细胞瘤*药物(拟交感活性)*酒精(“假日心脏综合征”)*术后(非心脏手术)*低温;呼吸性的:*肺炎*肺癌*肺栓塞*创伤*胸外科手术;其他原因:*迷走性房颤*肾上腺素性房颤*颅内出血*“孤立性”房颤红色标注为最常见的原因第6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研究显示,房颤是由围绕心房的随机多子波折返引起的。这些子波由触发电位触发,后者通常位于左房延伸到肺静脉近端5-6cm的心肌袖内。偶有房颤触发电位位于左房和右房其他部位或上腔静脉近端。房颤触发后,心房组织吸收这些子波并促进折返形成,造成房颤持续。这构成“心房重构”的基础。所谓心房重构是指房颤发作一定时间后引起心房电生理改变(电重构),继而发生结构改变(结构重构),致心房重构从而使房颤持续。如果房颤发作时心室率没有得到控制,电和结构重构会导致心室扩张,收缩功能受损,即通常所指的“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卒中和血栓栓塞是房颤致病率和致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其病理生理机制与异常血流(如心房静止)和内皮或心内膜受损引起的血栓前状态或高凝状态有关。第7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四、房颤的处理1、心律控制(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非药物治疗:电转复心房起搏置入心房除颤器射频消融外科迷宫术导管迷宫术第8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心律控制(在房颤的基础上控制心室率)*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非药物治疗:消融房室结、置入起搏器3、降低血栓栓塞风险*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堵闭左心耳经导管左心耳堵闭术第9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心律控制指南在考虑药物治疗维持窦性心律前,明确和治疗所有造成房颤可逆的原因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心脏的情况,伴随疾病和禁忌证个体化左室功能正常、没有冠心病的患者,可以应用氟卡胺和普罗帕酮,也可应用索他洛尔或胺碘酮胺碘酮可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多菲利特是可以替代胺碘酮的药物冠心病患者首选?受体阻滞剂如经过反复电转复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窦性心律仍不能维持,应采取“心律控制”的治疗策略,这种治疗措施与心律控制同样有效如尽管控制了心室率,患者仍不能耐受房颤的症状时,可以考虑非药物治疗的方法恢复窦性心律第10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药物转复在房颤发作7天内行药物转复通常是有效的。一般来说,I类和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于药物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在一项比较氟卡胺、普罗帕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