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三资管理操作手册最新版.docx
?一、引言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操作手册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河北省农村实际情况编写,旨在为全省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提供规范、统一的操作指南,确保三资管理工作依法依规、公开透明、规范有序进行。
二、农村三资管理的基本原则
1.依法依规原则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确保三资管理工作合法合规。
2.民主公开原则
充分发扬民主,保障农民群众对三资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规范操作原则
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明确操作流程,规范管理行为,确保三资管理各个环节严谨规范。
4.保值增值原则
加强对三资的运营管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农村三资的范围及分类
1.资金
农村集体资金包括:村集体的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内部往来等。
2.资产
农村集体资产包括:
-经营性资产:如村办企业、集体经营的商铺、厂房、果园、养殖场等。
-非经营性资产:如办公用房、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
-资源性资产:如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水域、滩涂等。
3.资源
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林地、草地、水域、滩涂等。
四、农村三资管理的组织架构及职责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三资管理的主体,负责三资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
-制定和执行三资管理制度。
-组织开展三资清查、登记、评估等工作。
-负责三资的经营、处置和收益分配。
-定期向成员公布三资管理情况,接受成员监督。
2.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协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三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宣传、贯彻有关三资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组织村民参与三资管理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协助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三资清查、登记等工作。
3.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
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农村三资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贯彻执行农村三资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
-监督检查农村三资管理情况,纠正违规行为。
-开展农村三资管理培训和宣传工作。
4.县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
县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全县农村三资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制定全县农村三资管理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
-组织开展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
-指导和监督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工作。
-受理和查处农村三资管理中的投诉举报案件。
五、农村三资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
资金管理
1.收入管理
-收入范围:农村集体资金收入包括发包及上交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土地补偿费、救济扶贫款、上级部门拨款、捐赠收入等。
-收款票据:统一使用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款收据,严禁使用自制票据或白条收款。
-收款登记:收到款项后,必须及时开具收款收据,并进行详细登记,注明收款日期、来源、金额、交款人等信息。
-款项缴存:收款当日或最迟次日,必须将款项足额缴存到农村集体资金账户,严禁坐收坐支。
2.支出管理
-支出审批:建立健全支出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和审批流程。一般支出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批;重大支出需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备案。
-支出票据:支出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据,严禁白条入账。原始票据必须具备凭证名称、填制日期、填制单位或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签名或盖章、接受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金额等内容。
-报账程序:报账员定期将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整理好,填写报账审批单,报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批后,到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报账。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对报账凭证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予以报账,并进行账务处理。
3.现金管理
-库存限额:严格控制现金库存限额,一般不超过村集体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现金。
-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