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血细胞综合征.ppt
关于噬血细胞综合征第1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特点HLH以发热、肝脾肿火、肝功能损害、血细胞减少和组织细胞噬血现象(主要见于骨髓、肝脾和淋巴结)为主要临床特征,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第2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主要发病机制在于NK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功能低下,不能及时有效地清除病毒或其他抗原持续刺激和活化免疫细胞,导致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增殖并大量释放多种细胞因子(所谓“细胞冈子风暴”),引起多器官高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第3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诊断虽然对HLH发病机制和免疫学异常等方面的了解不断深入,但临床上HLH的诊断仍主要基于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目前国际上权威和广泛采用的HLH诊断标准是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制定的HLH-2004方案(表1)。第4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5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注:以下临床表现支持诊断:脑脊液单核细胞数和(或)蛋白增高、黄疸、肝酶增高、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LDH增高;骨髓中未发现噬血现象并不能排除HLH,必要时可定期监测复查;血清铁蛋白≥10000μg/L对于HLH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在90%以上;NK细胞活性检测及sCD25测定对于HLH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一般的实验室开展有困难。Hb:血红蛋白;ANC:嗜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PLT:血小板。第6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根据国际组织细胞协会诊疗指南,HLH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sHLH)两种类型。原发性HLH主要包括家族性HLH(FHL)和具有HLH相关基冈缺陷的免疫缺陷综合征。目前已知多种基因突变与HLH密切相关。第7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sHLH主要继发于以下情况:(1)感染:各种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结核、原虫感染)均可引起sHLH,其中病毒感染尤其EBV感染最常见;(2)风湿免疫性疾病:系统性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川崎病、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ALPS)等可以合并HLH,发生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现一般将其归属于sHLH范畴;(3)血液病:恶性淋巴瘤(尤其T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尤其T细胞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均可能继发HLH。第8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鉴别诊断1.原发性和sHLH的鉴别:原发性和sHLH在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面有所差别。原发性HLH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和基因缺陷,一般发病年龄较早、病情较重、易于反复,HSCT(造血干细胞移植)为目前惟一根治性治疗手段。sHLH一般无家族史或基因缺陷,但多有明确的诱因或基础疾病,病情相对较轻,一般不需要HSCT治疗,故即使符合HLH临床诊断标准,也需尽量及时检查是否存在HLH相关基因的突变,明确HLH类型,指导临床合理治疗。第9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10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鉴别诊断2.HLH与其他疾病的鉴别:目前HLH,尤其是sHLH的诊断主要基于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因此需对下述临床表现与HLH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并警惕该疾病继发HLH的可能:①重症感染:重症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等。同时,HLH治疗过程可能再次发热,应注意鉴别是HLH复发或是继发感染。②血液病: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可有血象改变、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类似于HLH,需加以鉴别。第11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治疗HLH病情进展迅速,病势凶险,FHL如不及时治疗其生存时间很少超过2个月,所以早期、恰当和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疑诊HLH,建议尽早由儿科血液病专科医师会诊。符合HLH临床诊断标准,或高度怀疑HLH而未完仝达到诊断标准但病情进展迅速者,应立即开始治疗;病情进展较为缓慢的患儿,可观察至达到诊断标准后开始采用HLH方案治疗。第12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原发性HLH的治疗:一旦确诊,尽早按HLH-2004方案治疗,有条件的应尽早行HSCT方能根治。HLH-2004方案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HLH治疗方案,主要由糖皮质激素、依托泊苷(VP—16)和环孢素A(CSA)组成,其主要理念在于抑制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化、控制细胞因子风暴和高炎症反应。第13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sHLH的治疗:由于HLH病因复杂、疾病轻重差别较大.部分病例可不需要完全按照HLH-2004方案进行治疗。对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