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PAGE11
ADDINCNKISM.UserStyle《儿童口腔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
2423S04009
开课单位
河北大学临床医学院
课程名称
儿童口腔医学
Childrensstomatology
课程性质
必修
考核类型
考查
课程学分
1+1
课程学时
17+34
课程类别
学科核心课
先修课程
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适用专业(类)
口腔医学
二、课程描述及目标
(一)课程简介
儿童口腔医学是口腔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之一,包括儿童口腔医学概论,儿童口腔疾病的病史采集、口腔检查及治疗计划的制定,乳牙及年轻恒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儿童颅面部与牙列的生长发育、牙齿发育异常、儿童口腔科就诊儿童的行为管理,儿童龋病、儿童牙髓病根尖病、儿童前牙外伤、儿童牙周组织疾病及常见黏膜病、咬合诱导、儿童口腔外科治疗,残障儿童口腔治疗、全身性疾病在儿童口腔的表现。儿童口腔医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口腔器官的生长发育、保健和疾病防治的口腔医学分支学科,是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为对象,研究其口腔范围内之牙、牙列、颌骨及软组织等的形态和功能,诊断、治疗和预防其口腔疾病及畸形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服务的对象是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儿童时期颌面部、口腔及牙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不论在解剖上、生理上都具有其特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及诊断治疗也有特点。学生必须了解并掌握这些特点,才能对儿童牙颌系统的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设计。同时,还应掌握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预防所必须的操作技能。此外,还应了解儿童心理行为的发育,掌握接待儿童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学生将学会儿童口腔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理生理和疾病的预防,掌握儿童口腔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和基本治疗原则,具备初步的临床诊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及一定的科研创新意识,为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目标1:掌握儿童口腔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目标2:能够概述儿童口腔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了解其诊治原则。
课程目标3:掌握正确采集病史和总结病例特点。
课程目标4:掌握基本临床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5: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与医患沟通协调能力。
课程目标6: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有科研创新意识。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1-1、1-2、1-3、1-4、1-5、1-6、2-1、2-2、2-4、2-5、2-6、2-10、2-11、2-12、2-13、3-1、3-2、3-3、3-4、3-5、3-11、3-13
课程目标1
0.3
1-2、1-3、1-4、1-5、2-3、2-9、2-14、2-15
课程目标2
0.2
2-1、2-2、2-3、2-4、2-5、2-6、2-9、2-10
课程目标3
0.2
2-9、2-10、2-11、2-12、2-13、2-14、2-15、3-1、3-3、3-4、3-6、3-7、3-13
课程目标4
0.1
1-1、3-1、3-2、3-3、3-6、3-11
课程目标5
0.1
2-6、2-8、3-5、3-8、3-9、3-12、3-13
课程目标6
0.1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理论课教学为大班授课,按教学大纲要求,采用多媒体及师生互动方式,注意该科学专业特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兴趣;抓住教学重点,注重逻辑推理,掌握临床诊断思维。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理论联系实践多种教学形式,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难点讲透。应区分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儿童口腔医学概念,儿童口腔疾病病史的采集、口腔检查及治疗计划的制定,儿童口腔医学一般检查内容、步骤和方法;乳牙、年轻恒牙的解剖形态特点、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特点;
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牙萌出的时间与顺序;牙齿数目异常、形态异常、结构异常、牙齿萌出与脱落异常的临床表现;儿童局部麻醉方法;乳牙的常见患龋类型,乳牙易患龋的因素及患病特点,年轻恒牙龋好发部位,年轻恒牙龋病特点,修复治疗特点;乳牙、年轻恒牙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检查和治疗方法;牙外伤临床诊断、治疗原则,牙外伤的急诊处理原则及方法;单纯性龈炎,萌出性龈炎,青春期龈炎、药物性龈增生、遗传性牙龈纤维瘤、急性龈乳头炎鹅口疮,疱疹性口炎,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创伤性溃疡及儿童常见唇舌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间隙保持的意义和适应症;乳牙及年轻恒牙的拔除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多生牙的拔除及阻生牙的开窗助萌术;残障儿童口腔治疗,残障儿童的预防保健特点;各种全身疾病口腔表现的防控措施和对症处理原则;乳恒牙髓腔特点;门诊病历书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