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市场进入:转轨经济国家视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外资银行市场进入:转轨经济国家视角
[摘要]外资银行进入转轨经济国家是近年来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梳理了外资银行市场进入的涵义、进入模式、市场进入的决定因素、外资银行进入转轨国家的决定因素、外资银行进入转轨国家采用的模式的决定因素以及外资银行进入转轨国家对东道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等文献,试图通过对外资银行进入这些转轨经济国家的理论上的综述,为我们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提供借鉴和参考,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外资银行;市场进入;转轨经济国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09)06-0089-04
一、外资银行市场进入的涵义、领域与模式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资银行大举进入转轨经济国家,如中东欧国家的捷克、波兰和匈牙利的银行业体系中,外资银行所占的比重就从1994年底的约10%增加到1999年底的60%;到2006年底,外资银行在捷克所占比重已接近80%、在匈牙利超过70%、在波兰超过60%(V0 Thi,Ngoc-Anh andVencappa,Dev V.2008)。
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模式有:一是新建投资,二是合并与收购。前者是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的方式,后者则是外资银行通过成为转轨国家国有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或购买整个银行的资产得以实现。
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最初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公司金融、公司的外汇交易和贸易融资,专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和为高收入客户服务的业务,很少涉及零售业务,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并且外资银行的早期市场开拓成本也很高。
以下因素推动了外资银行进入转轨经济国家的速度。转轨经济体制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后,国内的银行也从国家控股转向国家控股和其他持股形式并存的双层体系,外资银行乘机在这些国家进行新建投资,也就是开立分支机构。但是转轨国家双层体系的存在无法解决这些国家存在的结构问题,因为这些国有控股银行依然会把款项贷给国有企业,并不考虑这些款项能不能为银行带来收益。这就造成了这些国家的国有银行出现大量的不良贷款,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国家的政府开始允许外资银行并购本国银行。以捷克为例,捷克的双层银行体系的建立开始于1990年。根据捷克1991年的规定,政府在合资银行里持有的股份至少占40%一50%,外资银行至多占25%,并且单个外资银行持有的股份不能超过10%。捷克于1992年2月通过了银行法,准许向外资银行发放牌照。该法令并不限制外资银行在单个银行中的持股比例。1990年,一些外资银行在捷克行成立了分支机构,但是捷克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重组存在着严重缺陷,导致了国内的银行体系极其脆弱,外资银行很少参股其国内银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捷克并没有成功解决银行体系中的结构问题,国有银行依然持有大量不良贷款。但在后期,捷克政府为了解决银行中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开始向外资银行出售政府持有的大量银行的股份。如在1999年,捷克开始向比利时的第二大银行出售国有银行CSOB,捷克把大量的国有银行出售给外资银行。
二、外资银行市场进入的决定因素
外资银行为什么要进入一个国家的市场?或者说外资银行市场进入的动机是什么?这是对外资银行市场进入进行研究首先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跟随客户”
Aliber(1984)的经典假设是外资银行将会因跟随客户而往东道国转移。相关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这一点,Nigh eta1,(1986)的实证研究发现,美国银行海外扩张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服务他们的客户在海外发展的金融需求。他们的研究实际上表明,美国的银行并不是海外扩张的领先者,而是他们客户的跟随者。Goldberg&Saunde~(1980)研究了影响美国银行进入英国的因素,认为美国的贸易促进了美国银行在英国的扩张。Goldberg&Saunde~(1981)研究了外国银行在美国市场的发展情况,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外国企业直接投资促进了外国银行在美国银行业市场份额的增加。Hultman&McGee(1989)则提出外资银行进入美国市场是为了满足他们本国企业发展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需求。Magri et a1,(2005)研究了外资银行进入意大利市场的情况,提出贸易影响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决策和在意大利市场的活动水平,此外,他们还发现外资银行在意大利市场的相对盈利也会影响其进入决策和活动水平。综上分析得出,促使银行进入海外市场的动机是客户的需求和潜在的巨大市场的诱惑。
(二)国际生产折衷因素
对新兴市场在吸引外资银行的重要性方面可以用Dunning(1977)的国际生产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