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变速器设计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机械式变速器设计 §3-1 概述 一、变速器的功用 1.?变速与变矩 §3-2 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 a、c方案: 第二轴为三点支承; 有四对常啮合齿轮; 倒挡用直齿滑动齿轮换挡; a方案能提高中间轴和第二轴刚度。 b方案: 第二轴为两点支承。 高挡用常啮合齿轮传动; 一、倒挡用直齿滑动齿轮换挡; 倒挡齿轮是双联齿轮。可获得较大 的传动比 中间轴式变速器——五档 中间轴式变速器——六档 4、倒挡布置方案 7、档位的布置方案 倒挡齿轮应布置在靠近轴的支承处; 齿轮作用力大,轴的变形大,齿轮啮合状态变差,磨损加快且工作噪声增加; 按顺序布置各挡齿轮,既能保证轴的刚度,又便于装配; 倒挡使用的少,常将一挡布置在最靠近轴的支承处; 可以设置附加壳体,将一、倒挡布置在支承的两侧。 高挡齿轮布置在支承中部区域较为合理; 常用挡位的轮齿常因接触应力过高而造成表面点蚀损坏。 轴变形的偏转角小,齿轮啮合状态较好。 超速挡的传动比小于1,仅在好路或空载时使用; 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减少发动机转数,磨损小,燃料消耗低; 与直接挡比较,传动效率低、工作噪声大。 §3-3 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一、挡数 四、外形尺寸 §3-4 变速器的设计计算 一、齿轮的损坏形式 2.齿轮接触强度计算 三、轴的强度、刚度计算 §3-5 同步器设计 一、惯性式同步器 二、同步器工作原理 三、同步器计算 四、同步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第六节 变速器操纵机构 一、操纵机构的功用和组成 根据汽车使用条件的需要完成选挡、换挡或退到空挡。 由变速杆、拨块、拨叉、变速叉轴及安全装置组成。 二、操纵机构的设计要求 换档只能挂入一个档位; 换档后保证齿轮在全齿长上啮合; 防止自动脱档,自动挂档; 防止误挂倒档; 换档轻便。 三、操纵机构分类 直接操纵式 单轨式操纵机构减少了变速叉轴,各挡同用一组自锁装置,简化了操纵机构,但要求各挡换挡行程相等。 远距离操纵式 要求系统有足够的刚性,各连接件之间间隙不能过大,否则换挡手感不明显; 变速杆支座应固定在受车架振动、变形影响较小的地方,以避免对操纵有不利影响。 电控操纵式 没有变速杆、离合器踏板,驾驶员通过控制油门踏板实现换档。 第七节 变速器结构元件 一、变速器齿轮 与轴制成一体; 与轴分开,然后用花键、过盈配合、键或者滑动轴承等方式与轴连接; b应大于或等于轮齿危险断面处的厚度sp 为了保持稳定性,齿轮轮毂部分宽度C尽可能大; 为了减少质量,轮辐处厚度δ应薄些(满足强度)。 二、变速器轴的连接方式 定心良好,滑动灵活; 矩形花键的外径、齿侧磨削容易。 承载能力强; 花键齿短,小径相对增大,提高了轴的刚度。 尺寸要小; 横向尺寸应保证壳体内壁与齿轮齿顶之间留有5~8mm的间隙(底部间隙不小于15mm),以减小搅油阻力,减小噪声并防止过热; 质量尽可能小; 铝合金铸造壳体的壁厚取3.5~4mm; 铸铁壳体壁厚取5~6mm。 刚度要足够大,保证轴的变形小; 壳体上应设计加强肋,其方向与支承力的方向有关; 铝合金壳体表面设计交叉肋条,增加刚度并降低噪声。 第八节 机械式无级变速器 一、结构与工作原理 CVT的主、从动轮均由活动带轮和固定带轮组成。 速比可实现无级变化。 二、CVT的优、缺点 与采用液力变矩器(AT)的汽车相比较: 燃油经济性能提高6%~17%; 汽车加速时间短,动力性获得改善; 传动效率高(92%~96%); 零件数量少,使用可靠;寿命长。 与机械式有级变速器(MT)相比较: 速比变化范围较宽,发动机可以工作在最佳工况下,有害物排放明显减少。 三、金属传动带 由280~400片V型金属片和金属带环组成,具有高柔性; 金属带环安装在金属片两侧,支承和引导金属片的运动,兼有承担传递部分转矩的功能。 4. 确定其他各挡的齿数 当二挡为直齿轮、且模数与一挡相同时 要求: 1)z5、Z6 圆整 2)核算A值,若有偏差,用齿轮变位调整 当二挡为斜齿轮、螺旋角β6与常啮合齿轮的β2不同时 其他各挡齿轮的齿数用同此方法确定! 5. 确定倒挡齿轮齿数 倒挡齿轮常选用相同的模数! 要求: 倒挡齿轮的啮合不产生运动干涉,齿轮8与9的齿顶圆间隙0.5mm 齿轮9的齿顶圆直径De9: 1)初选:Z10=21~23 中间轴与倒挡轴的中心距 2) 由求得的De9,选择适当的齿数和采用变位齿轮使De9符合(3-10)。最后计算倒挡轴与第二轴的中心距A”! 齿顶圆直径:De= Z×m+2×m( ) 齿顶高系数ha*=1.0 + 轮齿折断:冲击载荷→弯曲折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