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pptx
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缺铁性贫血概述;全球有超过23.6亿的贫血患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铁;铁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铁的吸收、转运和代谢;铁代谢;贮存铁:
①贮存铁总量:成年男性1000mg,成年女性100-300mg。
②贮存形式: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③贮存部位: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铁的来源和吸收
来源:
(1)内源性铁:主要来自衰老破坏的红细胞释放的铁。
(2)外源性铁:来自食物。
;妇科检查: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疾病导致月经量过多。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及骨髓含铁血黄素降低。贫血一般表现:皮肤、结膜苍白等。铁代谢指标概念-医院可及性指标。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轻度升高。有机铁包括多糖铁复合物、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和葡萄糖酸亚铁。;影响吸收因素:
①膳食中铁的存在形式:食物铁状态
血红素铁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有效吸收率为15%-35%。
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和乳制品中,主要为三价铁,有效吸收率为2%-20%。
②促进铁吸收的因素
动物组织蛋白能刺激胃酸分泌,各种单糖和双糖,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均利于铁的吸收,叶酸、维生素E、维生素B12等对铁的吸收也有重要的协助作用。
③抑制铁吸收的因素
?膳食纤维:能结合离子铁,摄入过多会干扰铁的吸收。
?矿物质:钙对血红素和非血红素铁都有抑制作用;无机锌,铅铬锰摄入过多会抑制铁的吸收。
?其它非营养素:植酸(粮谷和蔬菜中的植酸能与铁形成不溶性盐)、多酚类化合物(如茶、咖啡、可可以及菠菜)
;铁代谢过程图;铁的排泄:机体没有主动清除铁的机制
1.铁的吸收、再利用及排泄处于动态平衡
2.铁的排泄量:1-2mg/日
3.铁排泄的途径:肠粘膜脱落细胞、尿、皮肤、汗液等。
女性额外铁排泄:月经20~40mg/月、哺乳1mg/日。
;缺铁性贫血病因及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病因;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及诊断;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患者更愿意通过1~2次就诊就补足贮存铁,而不愿耗时??个月。注: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S血清铁蛋白;TSAT:转铁蛋白饱和度。营养素补充剂:营养素补充剂对ID和IDA具有显著改善效果。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指血清铁与TRF结合能力的比值,即血清铁除以TIBC,ID/IDA时降低。;铁代谢指标概念-医院可及性指标;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是肝脏产生的特异性糖蛋白,每个TRF可结合两个Fe3+,TRF的浓度与铁的需求成正比,但是会受炎症影响而降低。
血清铁浓度:单独血清铁浓度不能评价机体内铁的水平,必须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如结合TRF计算TRF饱和度(transferrinsaturation,TSAT),评价铁含量。
总铁结合力(totalironbindingcapacity,TIBC):铁结合能力是用以检测外周血中TRF含量,不饱和铁和血清铁的总和代表TIBC,ID/IDA时上升。
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指血清铁与TRF结合能力的比值,即血清铁除以TIBC,ID/IDA时降低。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它是组织受体的一种裂解形式,水平增高提示机体处于ID的早期阶段,储存铁开始消耗。其水平虽然不受炎症的影响,但缺乏特异性。在红系增生旺盛,如溶血性疾病和镰状细胞性贫血时,水平会增高,并且检测方法尚未正式标准化。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诊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诊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诊断;成人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断流程;重视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治疗原则:根除病因,补足贮铁;二、补铁治疗;口服铁剂治疗注意事项:;静脉铁剂适应证;静脉铁剂禁忌证:;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应进行手术或放、化疗。缺铁性贫血涉及多个疾病领域,其危害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寄生虫感染患者应进行驱虫治疗。合理膳食:保障充足和多样的食物供应。铁形成的环至少覆盖幼红细胞核边缘的1/3。月经过多引起的IDA应该寻找月经量过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