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原林间补播草地生态放养鸡技术规程》编制说明.pdf

发布:2025-02-10约8.43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任务来源及标准制定背景

1、任务来源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孟林研究员团队承担完成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

课题“北方果园生草及草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正在承担的“十三五”国

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林-草-畜禽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研究与示范”和青海省重大科

技专项“青藏高原现代牧场技术研发与模式示范”专题“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经营

技术体系构建”的相关内容研发,在获取大量研究数据基础上,由北京华夏草业产

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委托,组织业内专家开展林间草地建植及生态养殖鸡的相关标

准制定的研究,并负责制定《高原林间补播草地生态放养鸡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2、标准制定背景

林下经济模式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采集

和森林旅游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模式。2012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林下

经济发展的意见》、《全国集体林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关

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方略,并随着

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青海省230万hm2集体林地确权到户,农

民有了集体林地的经营自主权,围绕市场需求自发进行林地开发的意识不断增强。

2012年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青海省林业厅出

台《青海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5)》,确立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位优

势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及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产品采集加工为主的林下经济生产模式。

2

青海省现有森林面积536.59万hm,然而林下经济开发规模不到林地总面积的

1%,大面积的林下土地资源利用并不充分,有的几乎没有利用。如此,一则造成

了林下水土资源的浪费,二则没有充分发挥林草复合系统强大的生态和经济功能。

可见,青海省林下土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弥足迫切和重要。

青海省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显,坚持生态优先实施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充分保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按照“规模适度,水平较高,效益显著”的原则,构

建适量、适度、科学发展林下经济的底线思维,有效利用并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确

保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林间种草或林间草地补播实施生态放养鸡是一种

“林草套种、以草养鸡、以粪养林养草”的生态种养结合、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

模式,属于典型的林草复合发展模式,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青藏高原示范推广。

众所周知,目前集约化笼养舍饲鸡方式、高密度平养鸡方式和低效益传统散养

鸡方式存在“完全依赖精料、抗生素滥用、蛋肉品质下降”等诸多弊端。适用青藏

高原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原林间补播草地生态放养鸡技术规程”

的制定和实施,可显著改善鸡的蛋肉品质,增强免疫能力、降低抗生素滥用、改善

养殖福利,实现肉蛋产品绿色安全生产,已经凸显出广阔的市场需求与发展潜力。

因林间草地群落盖度可达85%以上,加之合理制定放养鸡群的密度和时间、轮换放

养方式、合理布局林间草地养殖鸡舍,补播草地可完全自行消纳鸡粪污,实现有效

还田循环利用,具有强大的生态经济功能。

适用青藏高原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求的“高原林间补播草地生

态放养鸡技术规程”的标准化制定和规范化实施应用,符合国家和青海省生态优先

发展林下经济政策的客观要求,也必将为青海省农业重点领域发展、林草产业升级

改造、生态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过程

2020年6月-11月初: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组织青海大

学、中国农业大学、青海巴卡台农牧场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和经营者,认真总结已有

的成果,讨论决定并提交“高原林间补播草地生态放养鸡技术规程”团体标准制订

项目建议书至北京华夏草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处,申请立项。

2020年11月初-12月:形成标准的《初审稿》及编制说明,征求相关专家意见

和建议,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2021年01-02月:根据征得的意见或建议,完善标准《送审稿》。

2021年03月:形成《报批稿》,提交北京华夏草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报批。

三、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1、标准编制原则

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