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6_T 1569-2021 湿地松粉蚧防治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3-26约3.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01

CCSB65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569—2021

湿地松粉蚧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ofControlingtoOrcellaacuta(Lobdell)

2021-12-31发布2022-06-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6/T1569—2021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湿地松粉蚧监测调查 1

5湿地松粉蚧防治技术 2

6防治效果评价 3

7建档 3

附录A(规范性)湿地松粉蚧虫情样地调查记录表 4

附录B(规范性)湿地松粉蚧虫口密度划分表 5

附录C(规范性)防治效果计算公式 6

II

DB36/T156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原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金明霞、喻爱林、刘晓华、谢谷艾、熊彩云、涂业苟、王文辉。

DB36/T1569—2021

1

湿地松粉蚧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ta(Lobdell)的虫情调查方法、危害等级划分、防治指标和防治技术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湿地松粉蚧虫情监测、虫情调查和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ta(Lobdell)

湿地松粉蚧拉丁学名为Oracellaacuta(Lobdell),属同翅目(Homoptera)蚧总科(Coccoidea)粉蚧科(Pseudococcidae),主要为害火炬松(PinustaedaL.)、湿地松(pinuselliottiiEngelm)、长叶松(PinuspalustrisMill.)、萌芽松(PinusechinateMiller)、矮松(PinusvirginianaMiller)、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加勒比松(PinuscaribaeaMorelet)等松属植物。是一种繁殖快、危害大、防治难的外来有害生物,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

4湿地松粉蚧监测调查

4.1监测范围

湿地松粉蚧适生区。

4.2监测时间

以蚧虫盛发期为主。

4.3监测方法

4.3.1踏查

DB36/T1569—2021

2

在监测范围内,选择能覆盖区域内所有地形、地类有代表性的路线进行调查,发现受害松树要取样调查;如无异常,可每隔500m选取样树进行调查。检查新枝梢顶端和新、老针叶交界处的老针叶基部,是否有湿地松粉蚧蜡包或煤污病发生。若有发生,应确定虫口密度(头/枝梢)及分布面积。

4.3.2样地调查

4.3.2.1样地调查要求和内容

在踏查基础上,发现虫情后再设样地(临时标准地)调查,具体检查虫口密度、有虫株率、危害程度及虫口存活情况,虫情样地调查记录表见附录A。

4.3.2.2样地的设置及数量

在同一类型连片的松林面积超过100hm2时,每100hm2设置一个0.2hm2的样地,少于100hm2时,在林业作业小班或山头为单位设置一个0.2hm2的样地,在样地内以平行线隔株法随机选样树20~30株进行调查。

4.3.2.3样树调查方法

在每株样树的树冠中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剪取1支20cm~30cm长的枝梢,每支样梢抽取针叶10束,用肉眼或放大镜检查湿地松粉蚧,统计有虫株率、每枝梢虫口密度。

4.4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4.4.1虫口密度

虫口密度划分见附录B,发生程度统计单位按LY/T1681执行。

4.4.2成灾标准

当有虫株率50%以上,平均每个枝梢有雌蚧(或蜡包)10头以上;或已出现新针叶缩短、嫩梢枯死现象的即为成灾。

4.5防治指标

有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