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2章的.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章网络系统结构
第2 章网络体系结构
2.1 引言
2.2 物理层
2.3 数据链路层
2.4 网络层
2.5 传输层
2.6 应用层
返回主目录
第2章网络系统结构
第2 章网络体系结构
2.1引言
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各个节点相互连接而成的,目
的是实现各个节点之间的相互通信和信息交换,这里的节点
是指具有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那么,怎样构造计算机系
统上的通信功能才能实现计算机系统之间,尤其是异构计算
机系统之间的相互通信呢? 这个问题必须通过网络体系结构
来解决。
网络体系结构通常采用层次化结构定义了计算机网络系
统的组成方法和系统功能,它将一个网络系统分成若干层
次, 规定了每个层次应实现的功能和向上层提供的服务,以
及两个系统各个层次实体之间进行通信应遵守的协议.
第2章网络系统结构
由于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通信是建立在各个层次实体之
间互通的基础上,因此一个系统的通信协议是各个层次通信
协议的集合。网络体系结构应当是开放的,任何两个系统只
要按照一种被公认的网络体系结构来构造其系统通信功能,
并采用标准化的通信协议,它们之间就能够实现互通。
一种被广泛公认的网络体系结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的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它采用了层次化的网
络体系结构,将一个网络系统分成七层定义:物理层、数据
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并
定义了每层实体应提供的功能和服务。OSI 是一种理论模
型,给出了构造网络系统的框架结构,但它不是一种国际标
准, 实际的网络系统很少使用完整的七层结构来构造。OSI
参考模型的意义在于为研究和开发网络协议体系提供了一个
参照基准,规范了网络协议的功能和服务。
第2章网络系统结构
2.2 物理层
关于物理层的功能, ISO 的OSI参考模型和ITU 的X.25建议
书都给出相类似的定义。
ISO/OSI参考模型对物理层的定义是: 物理层在数据链路实
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 为位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
保持和取消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手段。
ITU在X.25建议书中对物理层的功能作如下定义: 利用物
理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在DTE和DCE之间实现对
物理链路的建立、保持和拆除功能。
第2章网络系统结构
这里的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为数据终端设备, 是
指数据输入/ 输出设备、终端设备或计算机等终端装置;
DCE(Data Circuitterminal Equipment)为数据电路端接设备, 是指
自动呼叫应答设备、交换机以及其它一些中间装置的集合。
由此可见, 物理层接口协议定义了网络的物理接口, 并规定
了物理接口的机械连接特性、 电气信号特性、 信号的功能特
性以及交换电路的规程特性。这样就保证了各个制造厂家按统
一的物理层接口标准生产出来的通信设备能够完全兼容。
第2章网络系统结构
2.2.1 物理层接口标准
1. 机械特性
机械特性详细说明了物理接口连接器的尺寸、 插针的数
目、排列方式以及插头与插座的尺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