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专升本管理学重点考点归纳.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需要背诵
第一要点:P5
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第二要点:P10
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分工观点。他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原因是: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
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
3、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一条基本原理。
第三要点:P13
管理理论的发展: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
第四要点:P13
古典管理理论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其主要贡献:、1工作定额(搬运生铁块试验),2、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
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铁锹试验)
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代表人:法约尔、韦伯、巴纳德。
1、法约尔,法国人,《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法约尔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他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
2、韦伯,德国,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对于权威,他认为有三种类型: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和理性-合法的权威。
3、巴纳德认为在组织中,经理人员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他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第五要点:P18
行为管理理论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写成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人际关系学说主要有: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的组织。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第六重点:P22
戴明和朱兰是质量管理之父。
包括:1、关注顾客,2、注重持续改善,3、关注流程,4、精确测量,5、授权于员工。
第七要点:P98
组织中的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时也指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决策所遵循的原则是“满意”而不是“最优”。
决策的步骤: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明确目标;3、拟定方案;4、筛选方案;5、执行方案;6、评估效果。(问题明确、三方案评估)
第八要点:P104
决策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2、组织自身的因素;3、决策问题的性质;4、决策主体的因素。
四大类影响因素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第九要点:P127
计划的性质:
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第十要点:P131
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从抽象到具体把计划分为一种层次体系:
1、目的或使命;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方案;8、预算。(目目战车。成则暗算)
第十一要点:P134
计划编制过程:
1、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决策工作的主要任务);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最常见的方法是德尔菲法。
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确定现在与过去,预测拟定三制定)
第十二要点:P143
良好的细分市场应具有如下特征:
1、可测量性,即市场规模、容量和购买力可以测量;2、丰富性,即市场规模足够大,且有利可图;3、可接近性,即市场可以有效地接
近且能为顾客服务;4、可实现性,即企业有能力满足该市场的需求。如果细分市场对企业具有吸引力,但市场容量过大,企业过小,从而无法满足该市场需求,则应该对
该市场再进一步细分。
第十三要点:P147
目标管理基本思想:
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
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
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有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第十四要点:P148
目标的性质:
具有如下特征:1.层次性;2.网络性;3.多样性(2~5个);4.可考核性;5.可接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