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析一节语文课评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评析一节语文课评课(谢涛)
听课是教育管理者检查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教师互相学习的一种手段;评课是评估一节课的优劣、相互磋商、经验交流、取长补短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方法的水平,踊跃参加听课、力求多学习一些别人的长处的教师大有人在,可是评课的现场,就显冷清,往往是少数人发言或只有管理者的一言堂。有发言者亦多为三言二言,只限于“教态好,有重点,课堂活跃……”等套话。究其原因,是不知如何评课。尤其是语文课,听课者通过对执教教师在课堂上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观察,应对本节课作出客观的评价,这样既使执教者受到鼓励,得到提高,又能使听课者学到东西。下面就怎样分析评价一节语文课谈三点看法。
一、有无明确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指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要十分明确、具体。
例如对一节阅读课的评价,主要看读写训练是否落实,读写的训练目标是否集中、具体,是否能紧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根据内容来体会语文文字的作用,在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不失渗透思想教育。下面是一位教师教授《珍贵的教科书》的片段。
“……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不动,那棞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血染红了。”
师:文中说指导员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指导员或者是受了重伤,昏迷不醒,或者是牺牲了。
师:“完整无缺”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那棞书“被鲜血染红了”又说明了什么?
生:“完整无缺”在文中指那棞教科书一点儿没有损坏、散失;“被鲜血染红了”说明了指导员用自己的身体保护教科书,被敌机炸弹炸中,流了很多血。
师:这“一点没损失”和“流了很多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读这一部分,谈谈自己的感想。
生:在危险出现的一刹那,指导员首先想到的是那棞教科书,他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毅然用身体保护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重要,赞扬了指导员的献身精神。
生:这些教科书是用指导员的鲜血和生命保护下来的,所以更显出它的珍贵。
评价一节阅读课,不单要看学生的回答漂亮不漂亮,对学生读得怎样,读得熟不熟,读得准不准,都要重视。另外还要看是否让学生在课堂上动动笔,练一练,以达到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和巩固的目的。如果有的老师做到了这一点,评课时一定要给予肯定。
二、教师是否做到了正确理解教材
教师对所教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是教好这一节课的基础。正确理解的内容主要包括:把握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词句的含义,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以及写法上的特点。这些能否正确理解,反映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定准教学要求,找准重点和难点,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基本功。对词、句的理解,是指要抓住重点词和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对语文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的理解,是指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观点。如《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它渗透了事物是相对的观点(松鼠认为很深的水,老牛却认为很浅);讲礼貌的观点(小马对长辈很有礼貌);关心他人的观点(松鼠怕小马淹死,极力阻止小马过河)等。但如果教师教学时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上述几个观点或其中的某个观点上,那就偏离了课文的中心。因为本课的中心集中表现在老马对小马说的话里:“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教师教一篇课文,要能根据课文的中心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中、低年级不要求学生概括中心思想,但教师却要明确中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体现中心的重点词和句。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理解,是指分清段落层次,明确写作特点。段落层次分得清,有利于指导学生分段和理请思路;写作特点明确,有利于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从读学写。
三、是否能恰当的处理教材
恰如其分地处理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处理教材,能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处理教材,主要指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以及据此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处理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否合理地取舍教学内容。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要求学生掌握语法、修辞之类的知识,只要求部分地在实际中运用,如果教师根据文中的某些句子,向学生讲授主语、谓语、拟人、比喻等语法、修辞知识,显然违背了大纲的要求。又如教学大纲规定六年制三年级学生“能分析自然段,能归纳主要内容,”如果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这也不符合大纲要求。如此情况,均属对教材取舍的不合理。
2、能否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所谓语文课的重点、难点,一是指对突出课文中心起关键作用的和学生不易理解的课文本身内容;二是指在引导学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