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ppt
可竞争市场理论依据的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并强调长期分析。按照可竞争市场理论,在近似完全的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政策比通常的政府规制政策更为有效。在鲍莫尔等人看来,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倒不如说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潜在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沉没成本。12产业组织的新奥地利学派在理论上的成就,是建立在门格尔(CarlMenger)、庞巴维克(EugenVonBohnbawark)始创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01新奥地利学派注重个体行为的逻辑分析,在理解市场时着重过程分析,其研究目标是从个人效用和行为到价格的非线性因果传递。03代表人物:米瑟斯、哈耶克、里奇、阿门塔诺、罗斯巴德02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重视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否定现代数学方法作为经济分析工具。反对传统的哈佛学派的反垄断政策,主张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重视人类行为的研究,认为经济生活的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要受有创造性的人的行为的制约,这种有创造性的作用定义为创造精神。市场竞争源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只要确保自由的进入机会,就能形成充分的竞争压力,唯一能真正成为进入壁垒的就是政府的进入规制政策和行政垄断。新奥地利学派认为,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而非哈佛学派强调的配置效率,只要不是依赖行政干预,垄断企业实际上是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这导致新奥地利学派对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持宽容的态度,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本来就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博弈论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可以说,产业组织经济学过去几年来在理论方面的重大进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博弈论的广泛应用而取得的,同时,博弈论及机制设计、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应用也使得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大大加强。经典教材是法国学者泰勒尔的《产业组织理论》。01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02美国学者施马兰西认为博弈论在分析不完全竞争方面存在两个不足。首先,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即使简单的多阶段博弈也有多重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但如何处理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的一般方法尚不清楚;其次,大量使用的非合作博弈模型的多重均衡结果对假设的细微变化都很敏感,使得均衡非常脆弱,对博弈论模型的检验也变得相当困难。产业结构的含义01狭义:从质的方面动态地提示产业间技术经济关系及其不断变化的趋势,提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效益。02广义:从量的方面方面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及其技术经济数量比例方式,即投入产出关系。03第二节产业结构理论的基础及其发展经济分析深入的结果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产业分析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产业政策是政府制定的干预资源在部门间配置使产业结构向合理化与高度化方向发展的政策总和。日本经济0302010405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历史背景英国:配第,《政治算术》,工业比农业的收入高,商业又比工业的收入高。法国:魁奈,《经济表》,租地农场主和工人,土地所有者阶级,不生产阶级(工商资本家和工人)。三、产业结构的思想渊源形成01020304日本:赤松要,“雁行发展理论”库兹涅茨,《国民收入及其构成》里昂惕(tì)夫,《1919-1929美国的经济结构》05克拉克,1940,《经济发展条件》四、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里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01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各国的经济增长》02刘易斯,1954,《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增长》03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04罗斯托:主导产业理论05钱纳里,《发展的型式》06邓宁:《20世纪英国工业的变化与发展》07(二)发展0102030405德,拉尼斯,美,费景汉,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学说进行了扩展。德,霍夫曼,荷兰,丁伯根,经济政策。加拿大,希金斯,原有部门与先进部门日本,筱(xiǎo)原三代平五、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体系STEP4STEP3STEP2STEP1基本对象以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方式为对象基本体系产业结构形成理论,关联理论,演变理论,影响因素理论,效应理论,优化理论,分析理论,政策理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12农本思想;工商业思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产业经济思想;西方宏微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机理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管理文化与产业运行的同步性、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先导性、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动力性、管理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创造性。管理文化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