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中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第二课时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说课稿 鲁科版选修5.docx
广东省高中化学1.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第二课时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说课稿鲁科版选修5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课时以鲁科版选修5《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第二课时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其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知识解释有机化合物性质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建立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联系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如碳链结构、官能团等)与其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性)之间的关系。
-掌握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例如烃的氧化反应、取代反应等。
-通过实例学习,如乙烯与溴水的加成反应,理解有机反应中结构决定性质的原则。
2.教学难点:
-理解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例如醇、醚、酮等官能团对化合物反应活性的影响。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能够准确命名和识别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在实验中观察和解释有机反应的现象,如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变化和气味变化,并解释其背后的化学原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有机化学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滴管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课程平台: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材配套电子资源。
-信息化资源:有机化合物结构模型、分子轨道理论动画、有机反应机理视频。
-教学手段:PPT演示、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在线互动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今天我们来探究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有机化学的奥秘。
(2)学生:好的,老师,我们期待今天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1.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1)教师: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碳原子能够形成四个共价键,构成多种多样的有机分子。
(2)学生:我明白了,碳原子的四价特性使得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
2.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教师:接下来,我们来探究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例如,有机化合物的熔点、沸点、溶解性等。
(2)学生:好的,老师,我想了解一下这些性质是如何受分子结构影响的。
(3)教师: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受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形状和分子大小等因素影响。例如,烷烃的沸点随分子量增加而升高,分子形状越紧凑,沸点越高。
(4)学生:哦,我明白了,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形状和分子大小是影响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关键因素。
3.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教师: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例如,有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等。
(2)学生:老师,我想知道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是如何受分子结构影响的。
(3)教师: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主要受官能团的影响。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关键部分。例如,醇类化合物中的羟基(-OH)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等。
(4)学生:原来如此,官能团在有机化合物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
4.实例分析
(1)教师:为了更好地理解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2)学生:好的,老师,请举例说明。
(3)教师:以乙醇为例,乙醇分子中的羟基(-OH)使其具有醇类的化学性质,如与钠反应产生氢气,与卤化氢反应生成卤代烃等。
(4)学生:明白了,乙醇的化学性质主要受羟基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几道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关系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2.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配套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包括碳链结构、官能团等基本概念。
-学生理解并能够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性等,以及这些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学生掌握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尤其是官能团对化学性质的影响,如醇、醚、酮等官能团的反应活性。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提高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