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滩桥高中 张 彦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通过对传统道德的简要介绍与辩证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影片、图片、材料、讨论等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揭示其本质,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通过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史料,帮助学生掌握借助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养育崇仰思想先驱的感恩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及其影响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分析评价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
其它新闻点击: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材料二:政治新闻: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材料三:1914年,袁世凯为配合复辟帝制,加紧进行尊孔活动,大造社会舆论。袁世凯正式颁发了《祭孔令》,恢复了前清的祭孔规定,亲自抵达孔庙,三跪九叩。甚至唆使人发出请愿书,要求北洋政府定“孔教”为“国教”,列入“宪法”。与恢复祀孔制度的同时,袁世凯也决定恢复祭天。
设计意图1、以视频的方式来吸引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培养学生从视频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板书归纳展示:
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1)经济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2)政治方面: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③北洋军阀专制独裁。
(3)思想文化: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归纳指出:新文化运动是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引导学生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找出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完成下面表格(学生看书思考后回答)
兴起标志 ? 主要阵地 ? 代表人物 ? 活动中心 ? 核心思想 ?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落实基础知识
多媒体出示:陈独秀及《新青年》、新文化阵营主要成员、北京大学校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让零乱的重点知识清晰明了化,并加深学生的印象)
设问:为什么北京大学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蔡元培,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进行了大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一个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其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探究2:依据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
材料1: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材料2:“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3:打倒“孔家店”——吴虞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都
写着‘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4: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 ——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并进行比较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看书并结合材料回答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四提倡”“四反对”,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步进行分析进而设问:
设问1、新文化运动所倡民主与科学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倡导西方的民主和科学?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指出:民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