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系统的结垢、堵塞与解决办法.docx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脱硫系统的结垢、堵塞与解决办法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脱硫系统的结垢、堵塞与解决办法
摘要:脱硫系统是火电厂烟气脱硫的主要设备,其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到烟气的排放质量。然而,脱硫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结垢和堵塞现象,导致脱硫效率降低,设备寿命缩短。本文针对脱硫系统结垢和堵塞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脱硫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首先介绍了脱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点,然后分析了结垢和堵塞的原因,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最后提出了预防结垢和堵塞的措施,如优化运行参数、选用合适的材料、加强维护等。通过实际应用案例,验证了所提措施的有效性,为脱硫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火电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其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我国政府大力推广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脱硫系统是烟气脱硫的核心设备,其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到烟气的排放质量。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脱硫系统容易发生结垢和堵塞现象,严重影响了脱硫效率,增加了设备维护成本,甚至导致设备损坏。因此,研究脱硫系统结垢和堵塞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于提高脱硫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设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脱硫系统结垢和堵塞现象的分析,为脱硫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第一章脱硫系统概述
1.1脱硫系统的工作原理
(1)脱硫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化学吸收法,该法通过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SO2)转化为无害的硫酸盐,从而实现烟气的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常用的吸收剂包括石灰石(CaCO3)和生石灰(CaO)。当含有SO2的烟气进入脱硫塔时,首先与吸收剂中的CaCO3或Ca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钙(CaSO4)和水。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CaCO3+SO2+1/2O2→CaSO4+CO2
CaO+SO2+1/2O2→CaSO4
该反应过程在脱硫塔内通过喷淋装置实现。喷淋装置将吸收剂制成细小的液滴,使其与烟气充分接触,从而提高SO2的吸收效率。一般情况下,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例如,某火电厂采用的湿法脱硫系统,其SO2去除率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达到了95%。
(2)脱硫系统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烟气进入脱硫塔,与喷淋下来的吸收剂液滴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其次,生成的硫酸钙和水混合物会沉积在脱硫塔内壁,形成垢层;再次,随着垢层的积累,脱硫效率会逐渐降低;最后,通过定期清洗和更换部分吸收剂,来维持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以某火电厂为例,其脱硫系统在运行一年后,脱硫塔内壁的垢层厚度达到20mm,导致脱硫效率下降至85%。通过清洗和更换吸收剂后,脱硫效率恢复至95%。
(3)脱硫系统中的喷淋装置对脱硫效率有重要影响。喷淋装置的设计参数包括喷淋密度、喷淋角度、喷嘴间距等。喷淋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喷淋下来的吸收剂液滴量,喷淋角度是指喷嘴喷出的液滴与烟气流向的夹角,喷嘴间距是指相邻喷嘴之间的距离。合理的设计参数可以提高脱硫效率,降低能耗。某火电厂在脱硫系统改造中,将喷淋密度由原来的50L/(m2·h)提高到70L/(m2·h),喷淋角度由原来的30°提高到45°,喷嘴间距由原来的100mm缩短至80mm。改造后,脱硫效率提高了5%,同时降低了10%的能耗。
1.2脱硫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1)脱硫系统的组成复杂,主要由吸收塔、喷淋装置、循环浆液系统、除雾器、烟道、风机、控制系统等部分构成。吸收塔是脱硫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内部设计为多级喷淋结构,旨在最大化SO2与吸收剂的接触面积,提高脱硫效率。喷淋装置负责将吸收剂制成细小液滴,与烟气充分混合,促进化学反应。循环浆液系统则负责将脱硫塔内的吸收剂浆液循环使用,保持脱硫剂的有效浓度。除雾器安装在脱硫塔出口,用于去除浆液中携带的液滴,防止其进入后续设备。烟道连接锅炉和脱硫塔,确保烟气顺畅流通。风机负责提供必要的气体动力,推动烟气在系统内流动。控制系统对整个脱硫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2)脱硫系统的结构设计需考虑多个因素,如脱硫效率、设备耐腐蚀性、运行稳定性等。以湿法脱硫系统为例,其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吸收塔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玻璃钢材质,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喷淋装置采用不锈钢或玻璃钢材质,确保喷淋效果;循环浆液系统包括循环泵、管道、阀门等,保证浆液的稳定循环;除雾器采用不锈钢丝网或聚丙烯网,具有较好的除雾效果;烟道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钢材质;风机采用离心式风机,具有高效、低噪音的特点。此外,控制系统采用PLC或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