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管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态系统管理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一个生态系统管理问题,即如何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管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损害。 第一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一、定义 生态系统管理是指在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复杂性的前提下,以持续地获得期望的物质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标,并依据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生态因子长期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生态系统管理是人类以科学理智的态度利用、保护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行为体现。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因而生态系统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重要途径。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任何一条河流、一个湖泊、一个地区都与生态系统周围环境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有密切关系,需要分析自然条件、人口变动、经济发展、现时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与整体等多种因素。 2、动态性原则 3、再生性原则 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食品、工农业生产的原料以及医药等。生态系统的这种生产能力和再造性,在管理中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 4、循环利用性原则 5、平衡性原则 需要对生态系统各项功能指标(功能极限、环境容量等)加以认真分析和计算,通过合理的人为管理,减缓外界压力,以保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 6、多样性原则 生态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和生产力的核心,其重要作用包括三方面:①生物多样性在复杂的时空梯度上维持生态系统过程的运行;②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和恢复能力的物质基础;③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及途径一、生态系统管理的数据基础表9-1 不同尺度上的生态系统管理所需的数据类型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要素 人们在管理时主要考虑以下要素: 1、根据管理的对象确定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该定义必须把人类及其价值取向整合进生态系统。 2、确定明确的、可操作的目标。可持续性是生态系统管理的首要目标。 3、确定生态系统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4、收集适量数据,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提出合理的生态模式。 5、监测并识别生态系统内部的动态特征,确定生态学限定因子。 6、确定影响生态系统管理活动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7、选择和利用生态系统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以及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MIS)等技术和工具在进行生态系统管理时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 1、生态风险评估(第七章中将介绍) 2、适度干扰与恢复重建 对生态系统的适度干扰不仅不会使生态系统受损,反而会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完善,系统更加稳定。 受损害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一般可采用两种模式途径:一种是当生态系统受到的损害没有超过系统的阈值,并且是在可逆的情况下,外来的干扰和破坏解除后,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另一种是生态系统受到损害超过系统的承载力,并且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仅靠自然过程不能使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必须加以人工措施才能迅速恢复。 3、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以被称为“无公害工艺”、“无污染生产”“废料减量化”等。它的目标是: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替代作用、多次利用以及节能、省料、节水等方式,实现合理利用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其主要途径有:(1)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替代毒性大、污染大的产品;(2)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和原材料替代毒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和原材料;(3)用耗少、效率高、无污染、少污染和工艺设备替代消耗高、效率低、产污量在、污染重的工艺、设备;(4)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5)对少量的、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和“三废”综合利用措施进行最终的处理、处置。 4、废物资源化管理与5R方法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人均每日产生垃圾0.8~1.5kg,目前全国已有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存放的垃圾达66×108t。 垃圾堆放不仅加剧环境污染,而且侵占土地面积达5亿m2。改变仅仅依赖填埋或焚烧处理废物的状况,提出了减少废物数量的5R方法: 抵制(reject)、减少(reduce)、修复(repair)、回收(recycle)、响应(react) 5、生态工业园区(EIP) 工业园区是工业化国家中作为一种促进、规划和管理工业发展的手段。由于园区内各种工业相对集中,污染问题特别突出。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