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早期阅读,培养幼儿亲社会情感和行为的研究.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开展早期阅读,培养幼儿亲社会情感和行为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建立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影响。幼儿园也应当“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可见,作为教育的基础工程的幼儿教育,必须为塑造一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打好基础,必须注重培养幼儿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从而引导幼儿实现社会化的良好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加上社会就业压力的日渐增大,使得人们往往比较重视幼儿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而忽视了其社会性情感和品质的培养,致使相当部分幼儿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水平偏低,这些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私、任性和缺少关爱、同情、感恩等情感态度问题。而幼儿期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个体社会化的发展与其将来社会交往、行为、情绪情感、人格、个性、社会适应性及事业成就、智力发展等密切相关。因此,人们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幼儿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等社会性品质,以利于他们提高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二、概念的界定
早期阅读:就是指学前期儿童的阅读,主要是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简单的口头语言过渡到规范的书面语言,对于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力、个性、习惯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培养。早期阅读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提高孩子语言能力。
亲社会情感和行为又称为积极的社会情感和行为,它是指人们自发或自觉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于他人的情感和行为。幼儿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主要包括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适应群体生活,乐意与人交往,能主动帮助弱小同伴,自愿与他人分享、合作等有利于别人的行为,是一种属于道德范畴的情感和行为。如:同情、关心、谦让、互助和共享等,也被称为“向社会行为”或“利他行为”, 幼儿期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是其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也是幼儿应该具有的社会性品质的重要方面。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显示,人脑的信息在80%是通过视觉而获得的;视觉刺激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大脑神经网络的发展。早期阅读是积极自主的视觉刺激,图文并茂的图书材料给儿童以积极的刺激,加快大脑的发育与成熟,提高认识水平。
2.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及幼儿阅读行为能力发展的规律表明,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幼儿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以图画读物为载体的早期阅读教学活动则为我们帮助幼儿从非言语交际向口语交际转换,从口头语言交际向书面语言学习转换架起了一座桥梁。因此我们应该遵循幼儿在阅读中“感受、体验、理解、迁移经验、想象表达”的心理过程,让幼儿在理解图、成人语言以及文字的过程中,丰富扩展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丰富相应的词汇,获得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获得早期阅读的经验,获得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总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早期阅读中培养幼儿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培养幼儿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等品质,提高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形成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幼儿园课程理论体系,构建园本科研。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课题研究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具体目标:
1.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以及习惯。
2.梳理有效、多元的早期阅读形式与内容。
3.分析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从而培养幼儿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
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子课题
子课题一: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针对性的观察和调查,对本园各年龄段幼儿亲社会情感和行为的发展状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指南》中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制定出培养幼儿亲社会情感和行为的目标体系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分层培养目标,为我园开展幼儿早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