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冲突研究的现状与理论突破贾迎亮.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年1月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an.,2016
第36卷 第1期 JournalofTianshuiNormalUniversity Vol.36 No.1
高加索冲突研究的现状与理论突破
贾迎亮
(天水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摘 要:国内外学术界对高加索冲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主义、文学与宗教、经济发展与大国争夺等方
面。但是研究者没有认识到历次高加索冲突的共性和主要因素,使得这些方面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进而不能采用
一种较为普遍的分析模型。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可作为分析高加索冲突的一种有效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高加索冲突;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中图分类号:D7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351 (2016)01-0110-04
自20世纪80年代始,高加索地区的冲突与动 征服和不平等民族关系便为苏联民族分离主义的产
荡至今仍未停歇,未来的形势也不容乐观。高加索 生埋下了伏笔;美国学者S.帕特等则指责苏联政府
冲突一方面在短期内不会得到彻底解决,另一方面 在解决民族问题时出现了许多失误,例如将 “格鲁
深刻地影响了当今和未来的国际关系格局,甚至有 吉亚事件”①的影响扩大化等,为苏俄遗留了许多
西方学者不无危言耸听地指出高加索冲突将成为第 未能解决的民族问题,成为苏联民族问题复杂性的
[1]125 [3]96-98
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当前高加索地区还成 原因之一。 美国学者乔治 ·理波认为苏联民族
为在乌克兰冲突中西方牵制俄国的 “第二战场”。 政策的一些重大失误 (例如民族迁移、民族驱逐、
正因如此,国内外学术界对后苏联时期高加索冲突 民族融和等政策)使其民族矛盾长期以来非常尖
[4]27-32
的研究至今未衰;我国学者对高加索冲突的研究可 锐; 大卫 ·科兹等人则指出戈尔巴乔夫的公开
以为我国外交政策、能源战略、民族和宗教政策等 性和民主化政策导致苏联境内各民族民族意识的增
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强,促成了苏联的解体。[5]186-193
高加索冲突有四层含义,一是前苏联末期高加 近些年来学界尤为关注苏联时期的 “民族融
索各民族与苏联中央政府的冲突;二是苏联解体后 合”政策。我国学界和社会一般认为民族融和政策
北高加索各民族之间以及与俄罗斯联邦中央政府的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历史进步意
冲突;三是外高加索各国之间和国内的冲突;四是 义,但苏联时期的 “民族融合”政策却导致了民族
俄罗斯及其北高加索地区与南高加索尤其是与格鲁 分离主义的产生。美国学者罗伯特 ·康奎斯特、唐
吉亚之间的冲突。国内外学者对高加索冲突的研究 科斯等学者认为苏联的民族政策前后有变,初期提
大都着眼于民族主义、领土纷争、原教旨主义与恐 倡民族自决与民族平等,而到后期则要消除民族差
怖主义、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争夺和大国博弈等方 异,要强行将各民族融为 “苏联人民”,这反而激
[6]
面,而民族主义是他们首先关注的问题。 起了民族分离主义倾向。 我国学者对勃列日涅夫
时期的 “民族融合”政策也有所认识,在钱乘旦主
一、民族主义与高加索冲突 编的 《欧洲文明:民族的融合与冲突》一书中详细
地阐述了 “民族融合”政策的产生和实施。[7]2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