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Linux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篇一:各种Linux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
各种Linux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
在Windows的系统下,当系统发生一些故障的时候,我们就会用一些常见补救的措施来修复系统,在Linux系统下也有一些比较常用的解决常见故障的措施,使用起来也是比较方便的。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急救盘组,包括准备好bootdisk和rootdisk两张软盘,它可以提供一个独立的启动和运行完整的Linux系统的支持。如果你是一个系统管理员的话,那么这肯定是你必不可少的日常维护工具。急救盘组的第一张盘存放了Linux系统可启动的内核程序系统,急救盘组中的第二张盘上则有一个完整的Linux系统,其中包括“root”文件系统。
使用急救盘组维护系统,操作起来是比较简单的。在启动系统的时候,需要用这两张盘来启动系统,这样可以进入急救模式,这时我们使用的是“root”账户。但是我们为了能访问硬盘上已有的文件,就需要手工安装硬盘的文件系统。现在系统的根目录指的是急救盘上的根目录。为了能够访问硬盘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就必须先把文件安装到自己规定的某个目录下。这样,如果将硬盘上文件系统安装在/mnt目录下,则硬盘上原来的/etc/passwd文件的路径就是/mnt/etc/passwd。例如,用下面的命令可在/mnt目录中安装/dev/hda2盘上的ext2fs类型的Linux文件系统: # monut -t ext2/dev/hda2/mnt。
我们最经常犯的错误,可能就是不小心删除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文件,而且已经不能直接恢复了。但是,急救盘组里有相应的文件,我们就可以将这个文件从急救盘组中找到并且复制到硬盘上。例如,如果删除了文件/bin/login,此时系统将无法正常进入到登录界面,我们
就可以先用急救盘组启动系统,并将硬盘文件系统安装到/mnt目录下,然后使用下述命令:
#cp -a /bin/login /mnt/bin
其中“-a”选项是用来告诉“cp”在拷贝文件时保持文件的访问权限。当然如果被删除的基本文件不在急救盘组中,也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了。但是如果以前做过该系统备份的话,那么就可以用以前的备份来恢复了。
文件系统被破坏也是比较常见的,如果使用的是”ext2fs”类型的文件系统,我们就可从软盘运行“e2fsck”命令来修复被损坏的文件系统。对于其他类型的文件系统,可以使用相应的“fsck”命令。文件系统被破坏的常见原因是文件系统的头部( 也就是“超级块”)损坏,它包含了文件系统的状态、尺寸和空闲磁盘块等信息。如果损坏了一个文件系统的“头部”,那么系统可能会完全不识别该文件系统,这样也就不能安装它了,即使采用“e2fsck”命令也不能处理这个问题。不过,“ext2fs”类型的文件系统将“超级块”的内容进行了备份,并存放于驱动程序的块组(block group)边界。可以用如下的命令告诉“e2fsck”使用超级块的备份:
# e2fsck -b 8193 lt;partition
其中“
如果不小心将系统函数库文件破坏了,或者破坏了/lib目录下符号链接,那么将导致依赖这些库的命令无法正常执行。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用急救盘组重新启动系统,在/mnt目录中安装硬盘文件系统,然后修复/mnt/lib目录下的库。
如果超级用户将密码忘记,就无法进入系统,也无法管理和使用系统,用急救盘组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可能是密码被黑客修改了,造成了系统管理员无法正常进入系统,也就是说,Linux系统完全失去了控制,因此应尽快重新获得系统的控制权。一般的解决方法就是格式化硬盘来重新安装系统,但这有点儿小题大作了。准备好bootdisk和rootdisk两张软盘,从软驱启动,启动到“root”盘并出现“shell”提示符。将Linux根目录分区“mount”至/mnt目录,比如你的Linux在硬盘第一分区,就在命令行中输入mount /dev/hda1 /mnt,然后进入mnt目录,将其中的etc/passwd文件改名,输入mv /mnt/etc/passwd /mnt/etc/passwd.bak就可以了;接着使用命令cp /etc/passwd /mnt/etc/passwd将软盘上的/etc/passwd文件复制到硬盘中的“etc”目录下,这样重新由硬盘启动,登录时就不会询问超级密码;最后使用mv/etc/passwd.bak passwd命令将passwd文件改回,再运行passwd命令重新设定密码就可以了。系统管理员应该不定期地修改密码,防止长期使用一个号码,而被他人盗用。
在个人计算机使用Linux系统时,通常都是Linux和MS Windows 9x或MS Windows NT等并存的。由于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