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县初中生物实验优质课竞赛说课稿.ppt
本实验的特点:这个实验在我选定之前,我主要考虑了两个问题:1、实验以小鱼或蝌蚪为材料容易找到,实验成本低,2、虽然实验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不过学生学习兴趣高昂,动手参与课堂积极性高,很有实验意义。实验目的: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的血管内流动情况。实验材料:
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泥鳅),显微镜,培养皿,滴管,纱布(纸巾),擦镜纸。设计思路和创新之处:实验分析:学生进入实验室做这个实验时,比较容易产生兴奋和好奇的。在教师讲解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实验材料(小鱼)上去了。通过多年生物实验教学总结经验,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当学生看到了鱼尾鳍中有血液流时,就很兴奋的找其他同学来看,后面就不知道了该做什么,整个实验的目的根本无法了解和完成。二、设计和创新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教师先不做讲解,而是通过视频《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让学生熟悉整个的实验操作过程,然后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例如:①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这些血管中血流速度一样吗?②你能区别出几种血管?③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通过这种形式,以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熟悉实验过程,同时以问题的形式,强调实验的目的。避免出现实验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完成实验任务。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如:对实验操作总体要求和强调需注意的问题后,学生可以开始实验,这时,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并实施实验。在选择材料上,结合显微镜的特点,一定要选择尾鳍色素少且透明的小鱼或者蝌蚪,小鱼体长一般不能超过4cm,这样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为了培养学生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生物的高尚情操,在实验的过程中创设情境并提问:为什么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时不时给包裹鱼的纸巾或纱布用滴管滴水或更换小鱼进行观察?从问题和答案中让学生有感受生命和呵护生命的情感体验。实验结束后,及时让学生将小鱼放回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