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公共预算-行政管理学.ppt

发布:2019-04-08约3.3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公共预算 一、公共预算的含义、特征与历史发展 二、公共预算的功能 三、公共预算的目标与意义 四、我国传统预算体制及其改革 五、我国公共预算的参与者及其职能 六、我国公共预算的原则、阶段与程序 一、公共预算的涵义、特征与历史发展 公共预算的涵义 公共预算的特征 公共预算的历史发展 曾俊华——曾任香港财政司司长 1、公共预算的涵义 预算:国家对财政收支进行测算、记录,并进行监控。 公共预算:代议制民主条件下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机关在一定时期的财政收支计划。 广东省2012年预算 2、公共预算的特征 公共性: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需要; 统一性:只能制定一个预算; 完整性:必须包括政府的所有收支活动; 明确性:具体、清楚、详尽; 约束性:政府的内部控制和立法机关的外部控制; 时效性:有明确的时间起始; 公开性:向社会公布。 3、公共预算的历史发展 “前预算时代”: 古代社会的国家财政管理,既没有政府内部集中的行政控制,也不存在政府外部的立法控制。 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颐和园 现代公共预算: 产生于19世纪初的欧洲,希望通过内外两种控制机制建立对公民负责的政府。 现代公共预算 的几种模式: 基数加增长预算; 绩效预算; 计划-项目预算; 零基预算; 新绩效预算等。 二、公共预算的功能 控制功能:通过对预算支出的详细规定,确保对具体人、财、物的有效控制,从而有效实施特定工作任务。 管理功能:确保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主要关注“怎么做”的问题。 计划功能:确定工作任务以及相应的资源获取和使用,主要关注“做什么”的问题。 不同的预算模式在功能上有所侧重。 三、公共预算的目标与意义 宏观目标:总额控制 ——控制财政收支总额,不能随意改变收支总额。 中观目标:配置效率 ——在市场机制之外,通过理性的、负责任的公共预算安排,有效率地配置稀缺资源,最大限度实现公共利益。 《中山市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交中山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改善民生支出继续加码,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96.7亿元,68%?用于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 微观目标:运行效率 ——有效率地组织和管理财政交易,防止公共资金被贪污、挪用和浪费。 最终目标:财政问责 ——确保政府的财政活动履行其对公民和社会的承诺,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意义: 衡量国家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加强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我国传统的预算体制及其改革 传统预算体制的缺陷 预算体制的改革 1、传统预算体制的缺陷 缺乏完整性:大量公共资金未进入预算,大量政府活动没有预算依据,公共资金的分配、使用高度分散; 缺乏明确性:预算笼统、模糊; 缺乏约束性:特别是立法机关的外部控制几乎不存在; 立法机关决定政府预算 是“改革创新”吗? 缺乏公开性:不向社会公布。 2、预算体制的改革 1999年从中央政府开始进行预算改革,主要目标是建立控制取向的现代公共预算: 加强政府内集中的行政控制,实现预算的完整性和明确性; 发展人大的预算监督,实现预算的约束性和公开性。 五、我国公共预算的参与者及其职能 人大及其常委会: 审查批准、监督执行; 人民政府: 编制、报告、组织执行; 财政部门: 具体行使政府预算职能; 其他部门单位: 本部门的编制、执行。 六、我国公共预算的原则、阶段与程序 编制公共预算的原则 公共预算的阶段 公共预算的程序 1、编制公共预算的原则 合法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 完整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稳妥性原则 重点性原则 透明性原则 绩效性原则 我国预算编制的不同模式:分项列支预算、绩效预算、计划项目预算(基数加增长)、零基预算、新绩效预算或结果导向预算等。 2、公共预算的阶段 预算编制; ↓ 预算批准; ↓ 预算执行; ↓ 决算编制及审批。 2013年3 月17 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预算案 3、公共预算的程序 预算编制审批程序——“两上两下”: “一上”:各业务部门单位→财政部门; “一下”:财政部门→各业务部门单位; “二上”:各业务部门单位→财政部门→政府常务会议→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人大; “二下”:人大→财政部门→各业务部门单位。 决算编制审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