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黄瓜生产技术规程.docx
1
高山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山黄瓜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选择、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育苗、整地与施基肥、定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档案管理、生产模式图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海拔600m以上的高山黄瓜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16715.1瓜菜作物种子第1部分瓜类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5075-2002无公害食品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产地选择
4.1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5010的要求。
4.2地块选择
应选择海拔600m以上,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pH值5.5~7.5,3年以上未种过瓜类的地块。
5品种选择
种子质量应符合GB/T16715.1的要求。宜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强、商品性好、市场适销的品种,如:‘中农8号’‘津优5号’等。
6栽培季节
2
5月上旬~6月下旬播种育苗,6月上旬~7月中下旬定植,7月上中旬~11月下旬采收。
7育苗
按NY/T5075-2002中4.5的要求进行。
8整地与施基肥
结合翻耕、整地,每亩(667m2)施商品有机肥250kg~500kg,高氮低磷高钾复合肥20kg~25kg,钙镁磷肥20kg~25kg、硼肥1kg~2kg。当土壤pH值小于5.5时,每亩增施生石灰50kg~75kg,或其他酸性土壤调理剂。施肥原则应符合NY/T496的要求。翻耕后,整成畦连沟宽140cm~160cm、沟深25cm~30cm,铺设双排滴灌带,覆盖地膜。
9定植方法
秧苗在“三叶一心”时定植。采用畦面打孔移栽,每畦种2行,行距70cm~80cm,株距50cm~60cm,每亩栽1500株~1800株。定植时穴盘苗的原基质应与畦面齐平或稍露出。
10田间管理
10.1肥水管理
10.1.1水分管理
灌溉用水应符合GB5084的要求。采用膜下滴灌方式进行。定植后及时浇水,根瓜坐住后,结束蹲苗,浇水追肥,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
10.1.2追肥
根据黄瓜长势和生育期长短,以平衡施肥为原则,适时追肥。
苗期可追施尿素5kg,若苗期长势弱,可每亩再追施尿素5kg,结瓜后结合浇水每次每亩追施中氮低磷高钾复合肥7.5kg~10kg,7d~10d一次。
采收期若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追肥,每次每亩交替施用高钾型大量水溶肥和氮钾平衡型水溶肥4kg~5kg,滴灌施肥浓度≦0.4%,每7d~10d一次,直到拉秧前15d停止施肥;若采用普通型施肥技术追肥,每次每亩追施高钾型复合肥10kg~15kg,每10d~15d一次。
生长后期出现缺镁钙症状,叶面喷施含钙镁的中微量元素水溶肥,每15d~20d一次。
10.2插架绑蔓
卷须出现后,用尼龙绳等材料吊蔓或用细竹竿插架绑蔓,每长出3个~4个节位时绑蔓1次,直到架的顶部。
10.3植株调整
3
主蔓结瓜,根瓜以下侧枝全部摘除,根瓜以上侧枝留1叶~2叶摘心。当主蔓25片~30片叶时摘心,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卷须、畸形瓜并清理出园,集中无害化处理。
11病虫害防治
11.1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性品种。定植前进行土壤消毒,深耕晒垡,深沟高畦。及时去除老叶、病叶,清洁田园,合理轮作。
11.2物理防治
设施栽培宜采用防虫网隔离。露天栽培宜铺设防草膜。根据地形每5亩~15亩设置1盏杀虫灯诱杀瓜绢螟、斜纹夜蛾等害虫,每亩分别悬挂黄板、蓝板30片,诱杀蚜虫、粉虱、蓟马等。
11.3生物防治
黄瓜园周边田埂宜种植芝麻、菊科类等显花植物,提高寄生蜂等天敌数量和控害能力。宜选用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几丁聚糖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11.4化学防治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参照附录A进行。农药施用应符合NY/T1276的要求。
12采收
适时早采根瓜,防止坠秧。及时分批采收,减轻植株负担。
13档案管理
应建立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事操作等生产记录档案。保存期为2年以上。
14生产模式图
生产模式图见附录B。
4
附录A
(资料性)
高山黄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案
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