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WER臭氧总量观测标准(征求意见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次
前 言 II
引 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任务 2
5 观测场地及室内环境要求 2
6 仪器原理及组成 2
7 Brewer仪器安装架设及运行程序安装 3
8 仪器参数检测和标校 5
9 日常运行操作及检查 5
10 BREWER观测资料的记录和整理 6
11 仪器的运输和维护要求 6
前 言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春、郑向东、汤洁、赵玉成、刘鹏、赵鹏
本标准首次发布。
引 言
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但它对人类和地表生物的生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气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它对太阳辐射的强烈吸收使得到达地面的对生物有杀伤力的短波辐射保持在较低的强度,从而保护了地表生物和人类;平流层臭氧对太阳光谱中280~320纳米的紫外B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同时平流层臭氧还是平流层的主要热源,平流层臭氧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平流层的温度结构,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地球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BREWER臭氧分光光谱仪是世界气象组织推荐使用的臭氧柱总量观测仪器,在全球已有超过100台的用户,至今为止,中国已有四台BREWER臭氧仪进行臭氧柱总量的观测,为规范我国臭氧柱总量的观测,提高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可比性,在总结多年观测、运行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BREWER臭氧总量观测标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BREWER臭氧分光光谱仪进行大气臭氧柱总量观测的观测站点选择与工作环境要求、仪器架设及安装、仪器结构及原理、仪器检测和标校、日常操作及检查、数据记录与报送等。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MKII型BREWER臭氧分光光谱仪进行长期大气臭氧柱总量观测的台站。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大气臭氧 atmospheric ozone
氧的三原子结合体,是大气的组成成分之一。集中在10-50km的层次内,在标准状态下其厚度约有3mm
3.2
大气臭氧观测 ozone observation
对大气中臭氧含量进行的测量。
3.3
大气臭氧总量 total ozone amount
分布在整个大气层内臭氧的总量。
3.4
大气臭氧总量观测 total ozone observation
测量大气臭氧总量的方法。
3.5
大气臭氧垂直分布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ozone
大气臭氧含量随高度的分布。
3.6
陶普生单位 Dobson unit
表示大气臭氧总含量的单位,即表示大气垂直气柱内的臭氧在标准状态下所覆盖的厚度的单位(10-2cm)
3.7
Brewer分光光谱仪 Brewer Spectraphotometer
测量大气垂气柱中臭氧含量的仪器之一。
3.8
曙暮光 twilight
日出前或日落后当太阳处于地平线下并能照射高层大气时,由高层大气分子对阳光的散射而使地面有一定照度的发光现象。
任务
大气臭氧柱总量观测的任务是:严格按照本规范的技术要求,完成日常测量、仪器维护、参数检测、仪器校准、记录填写、记录审核和资料报送等工作。
观测场地及室内环境要求
5.1室外观测场地要求
Brewer臭氧分光光谱仪为室外观测仪器,仪器架设地点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遮挡,东西向水平视角零度时无任何障碍,全天跟踪太阳(或月亮)视程内无任何遮挡。
仪器三角架应安装在平稳的仪器架或水泥平台上,在风速较大的地区,应将三角架固定在底部平台上,以防大风将仪器吹倒。
仪器周围如有围栏保护时,仪器石英窗底部距地的高度应高于围栏高度,可适当加高底部仪器平台(或水泥平台)或降低围栏高度。
观测平台应具有稳定的电源供应、良好的接地和防雷设施。
5.2室内环境要求
室内设备主要为计算机和打印机。
计算机放置点应尽可能接近BREWER仪器(视电源及信号电缆长度而定,一般为15米),计算机要求放置在干燥、无阳光直接照射处,计算机的硬盘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存贮工作程序和观测数据。
室内应配有电压稳定设备,必要时必备不间断电源;
室内环境应干燥、清洁、整齐,避免阳光直射,温度要保持相对恒定。
5.3电源及防雷要求
电源波动220V±5%以内,仪器应配备稳压供电设备和不间断电源,并有良好的接地及避雷装置。
在靠近仪器处应加装安全开关。
工作电源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