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ppt
4.后期(anaphase)标志性事件是中期整列的染色体其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向两极运动。第22页,共43页,星期六,2024年,5月细胞分裂后期A和后期B产生染色体向极部运动第23页,共43页,星期六,2024年,5月有丝分裂中后期转换第24页,共43页,星期六,2024年,5月5.末期(telophase)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到达两极,有丝分裂即进入末期;动粒微管消失,极微管继续加长,较多地分布于两组染色单体之间;到达两极的染色单体开始去浓缩,在每一个染色单体的周围,伴随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核纤层与核膜重新组装,分别形成两个子代细胞核。在核膜形成的过程中,核孔复合体同时在核膜上装配。随着染色单体的去浓缩,核仁也开始重新组装,RNA合成功能逐渐恢复。第25页,共43页,星期六,2024年,5月6.胞质分裂在赤道板周围细胞表面下陷,形成环形缢缩,称为分裂沟。随着细胞由后期向末期转化,分裂沟逐渐加深,直至两个子代细胞完全分开。第26页,共43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中央纺锤体和星体微管作用于细胞皮层并诱导分裂沟形成第27页,共43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二、减数分裂真核生物减数分裂的3种类型第28页,共43页,星期六,2024年,5月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第29页,共43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一)减数分裂前间期减数分裂前间期的最大特点在于其S期持续时间较长,同时也发生一系列与减数分裂相关的特殊事件。第30页,共43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二)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Ⅰ(1)前期Ⅰ持续时间较长在高等生物,其时间可持续数周、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要进行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基因重组。根据细胞染色体形态变化,又可以将前期Ⅰ人为地划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5个阶段。第31页,共43页,星期六,2024年,5月细线期(leptotene,leptonema):为前期Ⅰ的开始阶段。首先发生染色质凝缩,染色质纤维逐渐螺旋化、折叠,包装成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细纤维样染色体结构。在细纤维样染色体上,出现一系列大小不同的颗粒状结构,称为染色粒(chromomere)。细线期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染色体端粒通过接触斑与核膜相连。由于很多细线染色体的端粒与核膜结合,使染色体装配成花束状,所以细线期又称花束期。第32页,共43页,星期六,2024年,5月偶线期(zygotene,zygonema):主要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pairing);配对以后,两条同源染色体紧密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复合结构,称为二价体(bivalent)。第33页,共43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13-27双线期二价染色体图解同源染色体配对的过程称为联会(synapsis)。在联会的部位形成一种特殊的复合结构,称为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complex),与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基因重组有关。在偶线期发生的另一个重要事件是合成在S期未合成的约0.3%的DNA第34页,共43页,星期六,2024年,5月粗线期(pachytene,pachynema):开始于同源染色体配对完成之后;同源染色体仍紧密结合,并发生等位基因之间部分DNA片段的交换和重组,产生新的等位基因的组合;此时在联会复合体部位的中间,出现重组节(combinationnodule)。合成减数分裂期专有的组蛋白,并将体细胞类型的组蛋白部分或全部地置换下来。在许多动物的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粗线期还要发生rDNA扩增。第35页,共43页,星期六,2024年,5月双线期(diplotene,diplonema):重组阶段结束,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仅留几处相互联系;同源染色体的四分体结构变得清晰可见。同源染色体仍然相联系的部位称为交叉(chiasma)。许多动物在双线期阶段,同源染色体或多或少地要发生去凝集,RNA转录活跃。灯刷染色体(lampbrushchromosome)。第36页,共43页,星期六,2024年,5月终变期(diakinesis):染色体重新开始凝集,形成短棒状结构。如果有灯刷染色体存在,其侧环回缩,RNA转录停止,核仁消失,四分体较均匀地分布在细胞核中。交叉向染色体臂的端部移行。到达终变期末,同源染色体之间仅在其端部和着丝粒处相互联结。终变期的结束标志着前期Ⅰ的完成。第37页,共43页,星期六,2024年,5月(2)中期Ⅰ核膜破裂标志着中期Ⅰ的开始;纺锤体微管捕获四分体,四分体逐渐向赤道方向移动,最终排列在赤道面上。第38页,共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