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docx

发布:2019-04-12约3.37万字共5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际经济学题库 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纯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理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经济发展、经济一体化、开放经济的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等。 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是指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国际分工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最优产出量集合的几何表示, 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每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都代表一定的社会效用水平,其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都表明社会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边际替代率。每条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福利水平相等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种组合。位置越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福利水平越高。 绝对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比较利益: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与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劳动生产率均高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在在区别。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上论点便是古典甚至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传统基础。 相互需求方程式:说明国际价格确定的最为基本的一个学说,在由比较利益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内,实际而且唯一的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交易对手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相互需求理论表明:现实的国际贸易条件是使得双方出口的总收入恰好能够支付双方的总进口时形成的价格。 贸易条件: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简称“交换比价”。一般用在一定时间(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来表示。 提供曲线:是由马歇尔和埃奇沃斯提出的,它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贸易无差异曲线:是一国在福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无数进出口组合点的轨迹。将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使生产可能性曲线沿着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平滑上移,其中X产品的生产大于消费,剩余部分为出口;Y产品则为生产小于消费,差额部分为进口。可以看出,福利水平的不变,是靠进出口来调节的,远点移动能够反映出这一过程,其轨迹为贸易无差异曲线。 出口的贫困增长:出口数量的增长并未带来一国福利水平的增加,反而使其降低。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于贸易条件恶化,但也并不是普遍的现象,常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它的发生需要具备的条件为:出口国经济单一;产品为初级或劳动密集型;出口国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产品弹性小,且国民经济高度依赖于出口,以至于国际价格的下降要用更大量的出口来弥补损失等。 要素禀赋:劳动或资本的多寡。 赫克谢尔—俄林模型(H-O模型):用要素禀赋、生产部门技术水平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发挥一国要素禀赋优势来发展国际贸易。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的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均等化。 列昂惕夫反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针对要素禀赋论所提出的一种质疑,基于实证分析,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而劳动力相对不足,根据 H—O 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法,他得到的结论是,美国出口更多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更多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个结果与 H—O 理论恰恰相反,故称之为列昂惕夫反论。 要素密集度逆转:某种商品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