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优选) .pdf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精品word.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第1章概论
1.(了解)4G网络应该是一个无缝连接的网络,也就是说各种无线和有线网络都能以IP协
议为基础连接到IP核心网。当然为了与传统的网络互连则需要用网关建立网络的互联,
所以将来的4G网络将是一个复杂的多协议的网络。
2.所谓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绳电话、无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无线通信
是移动通信的基础。
3.移动通信主要的干扰有: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以下为了解)
1)互调干扰。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
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信系统构成干扰。
2)邻道干扰。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的干扰,是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
号而造成的干扰。
3)同频干扰。指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
4.按照通话的状态和频率的使用方法,可以将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分成:单工通信、双工通
信、半双工通信。
第2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
1.移动通信的信道是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副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对移动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就是对移动信道特性的研究。
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是衰落特性。
2.阴影衰落:由于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
落。
多径衰落:无线电波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周围环境中地形地物的作用而产生的反射、绕射
和散射,使其到达接收机时是从多条路径传来的多个信号的叠加,这种多径传播多引起的
信号在接收端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的随机变化将导致严重的衰落。
无线信道分为大尺度传播模型和小尺度传播模型。大尺度模型主要是用于描述发射机与接
收机之间的长距离(几百或几千米)上信号强度的变化。小尺度衰落模型用于描述短距离
(几个波长)或短时间(秒级)内信号强度的快速变化。
3.在自由空间中,设发射点处地发射功率为P,以球面波辐射;设接收的功率为P,则
tr
2
P=(A/4πd)PG
rrtt
λλ
式中,A=2G/4π,为工作波长,G、G分别表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增益,d为发
rrtr
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间的距离。
4.极化是指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其电场矢量的方向和幅度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电磁波的极化可分为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
线极化存在两种特殊的情况:电场方向平行于地面的水平极化和垂直于地面的垂直极化。
在移动通信中常用垂直极化天线。
5.极化失配: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只有同被接收的电磁波的极化形式一致时,才能有效地接
收到信号,否则将使接收信号质量变坏,甚至完全收不到信号。
6.阴影衰落又称慢衰落,其特点是衰落与无线电传播地形和地理的分布、高度有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