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系统原理.ppt
小区分裂全向小区:频率复用小区分裂:复用距离更小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为了克服第一代蜂窝移动系统的局限性,北美、欧洲、日本自80年代中期相继为第二代蜂窝系统制定了三种不同的标准北美IS-54(扩容,数模兼容)欧洲GSM(统一制式)日本JDC(向北美靠拢,数模并存互通)欧洲、北美两强对峙,最具典型特点的是GSM和CDMA系统1982年6月欧洲邮电管理委员会(CEPT)组建了移动通信特别小组GSM,研制泛欧移动通信标准GSM(GlobalSystemforMobile)1988年提出主要建议和标准1991年7月多址方式为TDMA的GSM系统开始商用目标:泛欧漫游,与ISDN互联,提供不同业务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1992年Qualcomm(高通)公司提出CDMA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建议和标准1993年被CTLA和TLA批准为中期标准IS-951996年CDMA系统投入运营1990年CTIA和TIA制定了TDMA制式的IS-54标准通信网通信网是有一定数量的结点(包括终端设备和交换设备)和连接点的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间信息传输的通信体系。构成要素:终端设备、传输链路和交换设备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是用户与通信网之间的接口设备。包括信源、信宿与变换器、反变换器的一部分传输链路传输链路是信息的传输通道,是连接网路节点的媒介。交换设备构成通信网的核心要素。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方式和存储转发方式。功能分类业务网按功能分:用户接入网、交换网和传输网信令网——只传送信令的网络,实现网络结点之间(包括交换局、网络管理中心)信令的传输和转接。ACB同步网——实现数字交换局之间、数字交换局和传输设备之间的信号时钟同步。管理网——实时或近实地监测点心网络的运行,必要时采取控制措施。支撑网支撑网一项公共服务并不能引起用户的兴趣,除非它:满足实际需求;用得起;广泛的传播(已经吸引了很多用户);易于使用(提供方便的处理手段和快速响应时间);稳定和高可用性电信服务项目01终端移动性(无线接入);02个人和服务的移动性(个人通信);03按需分配带宽(增加透明度,更强灵活性);04多媒体(更加透明);05更强大用户接口(友好的用户界面);06增值服务(消息,检索等);07高度集成。趋势电信网发展趋势:基本概念01移动通信的特点02无线传播特性和多址方式03干扰和频率复用04移动通信的发展05CDMA简介06移动通信系统基础整体结构区别PSTNPLMN由上可见:PSTN涵括了PLMNAB移动通信: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在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移动通信网:由若干个移动用户构成一个系统,系统内的用户可以在无线电波覆盖范围内的任何地方相互通信。基本概念基础概念移动通信的传输信道必须使用无线电波壹贰信道传输特性较复杂,不稳定叁所用的无线电频率有限肆移动通信综合了各种通信技术伍对设备要求苛刻移动通信特点移动通信特点:有线信道有线系统OK!OK!无线信道衰减logo无线系统(Pathloss)阴影衰落不仅仅这些……慢衰落:由于地形起伏和沿途建筑物的不一引起,也称为阴影衰落。也不仅仅这些……快衰落:多径衰落,衰落深度严重时达到20—30dB。多普勒频移还有这些……多普勒频移一般可忽略此项,除非移动速度非常快从图中可以看出当MS的速度为100km/h时相对频率变化为0.19ppm,对于900M频率偏差为171Hz,对于1800M频率偏差为342Hz。GSM规范规定:MS载波频率应该精确到0.1ppm,或者比较从BTS接受到的信令精确到0.1ppm(这些信令由于多普勒频移将会有明显频率误差)实际场强结果:远近效应远近效应:无线系统中,两个离接收机距离远近相差很大时,接收到的大信号对小信号的压制。频分多址:系统分配给每一通信用户一个唯一的频段或(物理)信道。01时分多址:系统把无线频谱按时隙划分,并且在每一个时隙仅允许一个用户,要么接收要么发射。02FDMA的非线性效应:许多信道在基站共享一个天线,天线前的射频器件工作是非线性的,导致频域的信号扩展,干扰相邻信道;产生交调(IM)频率,造成对邻近业务的干扰。03多址技术多址方式频分多址调制技术和信道间隔在GSM中每个载波被分配200KHz的带宽。实际上发射的GSM载波带宽远远高于200KHz。所以信号会交叠进临近的频道。12相邻或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