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管理》精品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5-02-23约1.8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4/NUMPAGES4

第四节: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管理

教材来源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河南大学出版社

内容来源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

主题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管理

课时

1

授课对象

七年级

目标确定

的依据

学科核心素养

1.信息意识,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

2.信息意识,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更大价值。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

《课程标准》的要求

1.学习或进一步熟悉资源管理器的有关功能及其相关步骤和命令(例如:格式化、恢复格式化、建立目录、搜索、设置安全和共享等)。

2.通过实践,加深对计算机管理的认识,养成计算机管理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第四节内容。在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相关知识基础上,需要学生学会对软件系统进行管理。在本课学习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实现计算机的优化,真正做到我的电脑我做主。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如何下载安装所需的软件,但对如何管理个人计算机,如何实现计算机的优化还是缺乏一定的理解。本课让学生通过实践任务来优化计算机软件系统,提高计算机的性能,解决现实中计算机因使用时间过长而卡顿的问题,保证计算机可以处在高效的工作状态。

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管理的重要性,知道从不同角度进行软件系统的管理。(重点)

2.通过解决实践任务的问题,掌握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优化的操作。(重点)

3.培养定期维护计算机的意识,学会用软件系统的管理知识维护计算机的性能,解决常见的计算机问题。(难点)

评价任务

针对本节课的探究任务,从任务成果、汇报效果、小组氛围三个维度进行小组的教师评价、互评及自评。

教法指导

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问题出发,小组合作学习辅以教师恰当的辅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利用计算机优化解决计算机卡顿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1.课堂导入

1.思考问题,观看趣味小视频,联系个人经历回忆计算机卡顿的原因。

2.思考:计算机卡顿的时候应该怎么解决。

3.一起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提出计算机卡顿的问题,展示趣味小视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分析计算机发生卡顿的原因。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卡顿的方法。

3.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创设学习情境,联系已有经验,引出本课探究主题,明晰学习目标。

能够说出计算机遇到卡顿时,常用的简单解决办法。

2.任务发布

4.阅读探究任务主题与任务要求。

5.明确任务评价标准及探究活动时长。

6.分析解决任务的方案。

4.给出明确的探究任务要求与评价标准。

5.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明晰任务主题、内容、时长及评价标准,使探究活动更加科学、规范。

3.探究任务

7.完成个人任务,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任务问题。

8.总结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并能简单介绍。

9.梳理出最实用的一种方法,简述其操作流程。

6.主持探究任务的进行,维持课堂环境,把握活动时间。

7.巡视,答疑,辅导。

1.在探究任务中,掌握本节的知识,并能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1.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计算机卡顿问题的解决方法。

2.能够简述出某一种解决方法的操作流程。

4.汇报交流

10.小组汇报,组间交流,互相学习,按照评价标准完成评价环节。

11.总结、梳理解决计算机卡顿问题的方法。

8.组织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9.重申评价标准,组织评价环节。

10.引导学生总结解决计算机卡顿问题的多种方法。

对探究活动进行评价、总结,在解决问题中建构新知,完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及能力的提升。

1.完成汇报活动,评选出任务完成最出色的小组。

2.总结出解决计算机卡顿问题的多种方法。

5.回顾小结

12.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13.养成管理、优化计算机的意识与习惯。

11.引导学生主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

12.强调对计算机进行优化、管理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主动回顾、总结本节知识内容,进行知识的巩固与强化。

课后反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