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专练(新高考通用)(解析版).docx
专题13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
目录
01题型综述
一、题型介绍
二、命题方向
02解题攻略
一、解题技巧
二、能力提升
三、案例分析
03题型进阶
04高考练场
一、题型介绍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是地理综合题中的重要设问形式,是地理学科“描述与阐释地理事物”这一题型重要组成。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准确描述是考察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同时也为分布原因、分布基本原理及分布带来的影响等作分析依据。只有描述好了分布特征,才能引导学生学会“依据分布进行分析、推理”。
二、命题方向
1.设问形式
通常以描述(分析、说明)xxx分布特征(变化特点、变化趋势)等方式设问。
2.考查方式
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通过对图表或材料的分析、提取加工,论证回答地理事物分布特征、过程特征、变化特征等。
(1)描述常规的某一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如地形、人口、交通干线等;
(2)描述试题材料情境下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3)隐藏式问答:没有直接问分布特征,但是需要解读出分布特征;
(4)描述地理事物随时间变化的空间格局变化;
一、答题技巧
①认真分析图文材料,从图文材料中获取答案素材;
②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③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
④描述的专业性,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学科术语而不能口语化。
二、能力提升
1.对地理要素的认知能力
对地理事物的描述首先要对地理事物有认知能力,可以对区域地理事物进行划分:
(1)区域地理要素的类型:
从地理事物存在的成因与来源上看,区域地理要素可以分为:
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气温、降水、光照)、地质地貌、水文(河流、湖泊、海洋)、生物(植被、动物)、土壤(性质、结构、质地)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交通、科技、市场、劳动力(人口)、土地租金、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政策、区域协作等。
从地理要素的空间组合状况上看,区域地理要素可以分为:
①单一地理要素:指某一具体的地理事物,例如长江干流、北美的针叶林带等。单一的地理要素在地图上会呈现出点状、线状与面状等不同的形态。
②复合地理要素:指按照一定的研究意图,将同类不同层级的多个单一地理要素或不同种类的多个单一地理要素进行关联组合而形成的地理要素,例如长江水系,它是包括干流与各级支流的复合地理要素;又如区域地理的“地形状况”,它也是由不同种类的地形区构成的复合地理要素。
地理区域空间要素空间分布格局就是地理区域空间要素之间形成的具有一定关系的空间关系结构。通过将区域空间进行点线面的分解,可以快读理解区域空间的整体组成及要素间的关系。
例如: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容易形成资源型城市(点—点关系);
洋流和航线的空间重叠的分布格局,特别是帆船时代(线——线关系)
潮汐发电站与海岸线、水电站与较高落差的河流的分布格局(点——线关系)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面——面关系)
2.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需要借助一定的参照物进行描述,这样描述的内容能够反映地理事物最本质(真实)的特征。因此,需要有一个寻找(选择)参照物意识。然后根据事物与选定的参考物的空间关系——从方位、距离、邻接关系等角度加以描述。
3.答题思维建模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应按不同的类型归纳出答题的思维模式,如下表所示:
类型
描述角度
表述内容
点状
整体
分布是否均匀
分布均匀,空间差异小或分布不均,空间差异大
局部(分布
不均的
情况下)
疏密程度
哪里多、哪里少或集中分布于哪里;;稀疏区中若有相对较多的区域,也应加以说明
极值区域位置
哪里最多、哪里最少
点状符号组成的形状
呈环状、线状或条带状:沿什么(如交通线、河流、等高线等)分布
点的大、小
规模的大或小:级别的高或低
线状
平面图
值的大、小区域
数值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
变化趋势(渐变方向)
由什么方位向什么方位递增或递减
极值区域位置
最大值一高、大、多、强中心或最小值一-低、小、少、弱中心分布的位置
线的弯曲(凹凸变化)
向什么方位凸出;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走向
与什么(如纬线、海岸线、等高线等)平行
疏密程度
什么部位分布密集或什么部位分布稀疏
垂直
剖面图
变化趋势
总体的波动情况是呈上升还是下降趋势;变化幅度的大(曲线陡)还是小(曲线缓)
拐点(转折点)
数值的最大点或最小点的位置出现在什么时间或地方,以便于分段描述拐点(转折点)前后曲线所呈现的不同特点
面状
整体
分布是否均匀
分布均匀,空间差异小或分布不均,空间差异大
局部(分布不均的情况下)
位置
分布在哪里
面积
面积大或小
形状
呈什么(环状、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