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春夜洛城闻笛》(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2024 五四学制).pptx

发布:2025-03-08约3.28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目录学习目标壹重点难点贰课堂导入叁探究新知肆课堂练习伍知识总结课后作业陆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2.了解绝句在句式、用韵方面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3.能够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2.了解绝句在句式、用韵方面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学习难点1.了解绝句在句式、用韵方面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2.能够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课堂导入乡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在长江瓜洲渡口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灏登上黄鹤楼的乡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漂泊天涯的乡愁……对于酷爱畅游大唐壮丽山川“诗仙”李白,乡愁仅仅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夜洛城闻笛》,体会李白行至东都洛阳时的乡愁。

文学常识了解作者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史称“诗仙”。生于中亚细亚碎叶城,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安徽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多以雄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浪漫的手法,讴歌祖国的大好山河,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这首诗是他在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所作。

探究新知1.学习诵读,感知文意。3.学习写法,品读语言。2.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1.学习诵读,理解诗意。

学习诵读读准节奏读出韵脚感知诗意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学习诵读洛城:洛阳。玉笛:精美的笛。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折柳:指古曲《折杨柳》,汉代乐府名曲,内容多叙说离别之情。故园:指故乡,家乡。词语积累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学习诵读不知谁家的玉笛吹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理解诗意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感知内容自由诵读全诗,思考: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2.写出了意象的什么特点?3.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1.感知诗歌内容:景物、特点、感情。感知内容诗人描写了自己春夜闻笛的感受,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意象:特点:感情:笛声、春风、折柳笛声清远而悠扬思乡之情

2.展开想象,描绘一下诗歌展现的画面。感知内容不知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诗人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在这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理解情感3.结合链接材料,体会思想感情。材料1:《折杨柳》“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材料2:“折柳”“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3.结合链接材料,体会思想感情。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这个春夜客居洛城,在笛声中听到《折杨柳》曲,触发了自己深远悠长的思乡之情。理解情感

3.学习写法,品读语言。

1.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分析写法想象、夸张: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想象的手法和艺术的夸张,化无形为有形,写笛声在春风里飘散,飞遍了洛阳城。既写出了笛声的悠扬清远,也写出了笛声的无所不在。

1.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分析写法反问:何人不起故园情?“何人不起”,即人人皆起,运用反问,在否定中强化肯定,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园,却说“何人不起”,既表现了自己的思乡,也突出了思乡之情的普遍性。写得万方同感,百倍自伤。

1.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分析写法反客为主:谁家玉笛暗飞声、何人不起故园情①诗人不说听到笛声,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②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园,却说“何人不起”,既表现了自己的思乡,也突出了思乡之情的普遍性。

品读语言2.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提示:可以从炼字、情感、手法、画面、意象等角度考虑,选择自己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