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莱州湾和牟平近海夏季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及环境状况分析.PDF

发布:2018-10-06约4.33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莱州湾和牟平近海夏季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及环境状况分析 1, 3 1 2 1, 3 蒲思潮 , 史本泽, 张光涛, 徐奎栋 (1. 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71; 2. 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山东 青岛 266071;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摘要: 为探究莱州湾和牟平近海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及影响因子, 作者于2016 年7 月在这两个海域 采集了沉积物样品, 并结合沉积环境因子进行了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分析。结果表明, 在莱州湾和 牟平近海各仅检获了 7 个小型底栖生物类群, 且莱州湾的小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均明显低于 牟平近岸海域。莱州湾线虫和桡足类平均丰度分别占小型底栖生物的91.9%和 6.3%, 牟平近海分别占 92.1%和4.2% 。对两个海域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进行Pearson 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 小 型底栖生物丰度与底层水溶解氧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表层小型底栖生物丰度比与沉积物中叶绿素 a 含 量、脱镁叶绿素含量、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以及水深呈显著正相关, 与中值粒径和底层水温度呈显著负 相关。本研究显示, 基于不同沉积物类型中的参考比值, 线虫和桡足类丰度比值(N/C)可用于莱州湾和 牟平近海沉积环境有机污染状况的评估。研究还发现, 牟平海域的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呈现由 近岸向外海增加的异常趋势, 且小型底栖生物的数量和类群多样性较十年前显著降低, 显示沉积环境 受到了明显干扰。 关键词: 渤海; 黄海; 小型底栖生物; 丰度 中图分类号: Q958.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96(2018)04-0101-11 DOI: 10.11759//hykx201801220001 小型底栖生物是指在沉积物样品分选时, 可通 中部和牟平近海所在的北黄海海域, 张志南等[14-17] 过500 μm 孔径网筛, 但被31 μm 孔径网筛截留的后 在近20 年做了大量的小型底栖生物多样性工作。然 生动物, 主要包括自由生线虫(Nematoda) 、桡足类 而, 有关莱州湾底栖生物研究多集中于大型底栖生 (Copepoda) 、多毛类(Polychaeta) 和涡虫(Turbellaria) 物[18-23], 迄今尚无小型底栖生物的相关报道。对于牟 等[1] 。在底栖生态系统中, 小型底栖生物与底栖细 平近岸海域小型底栖生物的研究则仅王家栋等[24-25] 菌、微藻和原生动物等组成底栖微小食物网[2-3], 同 分别涉及了3 个和2 个站位的采样分析。 时其又是许多经济鱼、虾幼体的优质饵料。因此, 小 作者对渤海莱州湾和北黄海牟平近海这两个海 型底栖生物在底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域的小型底栖生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 中起着重要作用[4-6] 。此外, 小型底栖生物因其物种 了研究, 并结合相邻海域及站位的历史数据进行了 多样性高, 数量多且分布广泛, 同时又有繁殖率高 比较分析。对莱州湾和牟平近海小型底栖生物生态 且生命周期短的特点, 使其具有对微尺度环境变化 进行调查, 将为合理有效开发黄渤海的海洋资源提 快速反应的能力, 通常被视为环境污染监测的重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