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动物是天气预报员》 .pdf
大班科学教案《动物是天气预报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动物对天气的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动物对天气的预警、预
报和应对能力。
3.学生能够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规律,进而提高保护和珍惜自然
生态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不同动物对天气的反应
和行为表现。
2.教学难点: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动物行为,判断天气的变化情况,并加
深对生态环境的认知。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引入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如何预报天气,然后提问:在我们家门口的草坪上,有一“
只小鸟,咕咕叫得很欢,那么你们觉得天气今天会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讨
论。
2.预习
教师让学生阅读相关课文,探究动物如何感知和表达天气的变化。
3.实验
教师给学生分发实验记录表和小纸条,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记录各种动物的反
应和预警行为,再在小纸条上写下自己的预测结果。
1.观察蜜蜂:教师在课堂上摆放一些蜜蜂,引导学生观察蜜蜂的活动情
况,让他们自己分析这代表什么天气现象。
2.观察草莓:教师在课堂上放置一些草莓,引导学生观察草莓的颜色变
化和水分吸收情况,让他们自己分析这代表什么天气现象。
3.观察蚂蚁:教师在课堂上摆放一些蚂蚁,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行动路
线和集中情况,让他们自己分析这代表什么天气现象。
4.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动物的反应和预警行为,并归纳其天气变化的预示和应
对方法。
5.课堂作业
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根据自己对不同动物的观察和理解,写一篇小
短文,描述不同动物对天气的反应,说明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现象。
四、教材及参考资源
1.《动物是天气预报员》
2.《动物天气》
五、教学评价方法
1.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发言质量和思考深度。
2.实验记录表,观察学生对各种动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课堂作业,评价学生对于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更好地切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加
了学习信息的多样性,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提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
应该更好地掌控课堂节奏,不同实验环节需要掌握好时间,避免浪费课堂时间。同
时,教师也应该更好地结合其它科目知识,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知识点有机融入其
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促进其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