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内商业银行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pdf

发布:2019-03-03约1.96万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OI:10.16529/ki.11-4613/f.2011.09.001 金 论坛 融 2011 年第9 期(总第189 期) 国内商业银行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 王慧琴 罗瑾琏 余海斌 [摘 要]本文基于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了建立胜任力模型的理论框架,探索构建了国内商业银行 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设计了生理要素、心理要素和能力要素等模型要素。其中,生理要素包括身 体健康等 个二级指标,心理要素包括诚信等 个二级指标,能力要素包括风险管理能力等 个二 3 10 17 级指标。通过运用结构方程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分析方法是建立胜任力 模型的有效方法,可以推广应用;该模型的建构可以为商业银行中层管理人员的招聘、配置、培训、考 核等提供参考,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企业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 [文章编号]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1009 - 9190 2011 09 - 0051 - 06 F83 A 自1973 年哈佛大学教授McClelland 首次提出胜任力概念以来,国外关于胜任力的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发 展。国内有关胜任力的研究则相对较晚,关于银行管理人员胜任力的研究成果更少,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国内 商业银行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的系统研究。商业银行的竞争首先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商业银行中层管理 人员是商业银行的中坚力量。在当前的后危机时代,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对人力资源管理自 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国内商业银行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课 ① 题,也是一个当前比较急迫的实践课题。本文将针对国内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中坚力量即中层管理人员 ,探索 构建胜任力模型理论框架及应用模型。第一部分回顾与评述相关文献,第二部分结合企业战略探索构建胜任力 模型理论框架,第三部分研究构建国内商业银行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第四部分对模型进行分析与检验, 第五部分为结论。 一、文献回顾及评述 哈佛大学教授McClelland 于1973 年首次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认为胜任力是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 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 , )。随后, ( )、 McClelland 1973 Boyatzis 1982 ( )、 ( )等学者先后从个体特征、行为模式或行为能力、绩效等单因素角度对胜任力的概念 Dubois 1993 Green 1999 进行了阐释。同时,还有的学者从综合因素角度进行了研究,如 ( )认为胜任力主要包括工作方 De Ansorena 1996 面(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巧等)和个人特征方面(个人动机和态度、品质等)的因素。国内学者王重鸣( )从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