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反思.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反思
柳翔
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本节课教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是在上学期
已经学习了利用实物比较一种图形比另一种图形多几或少几,借助学
生在生活中经常对两种物体的个数进行比较,面对实物能判断哪种实
物的个数多,哪种实物的个数少,哪种实物比哪种实物多几或少几的
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由此为基础,我设计了同类问题,再增加了一条多余条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判断与问题有关的条件,排除多余条件。为了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承前启后,做好新旧衔接。
通过小猴子与桃子比多少的复习题,让学生回顾一一对应
进行比较的知识,为后面学生进行摆圆片的操作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
的实际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动手操作,促进理解。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教学中我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看图
找到两个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
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问题意识。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让他们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自主探索,亲历“操作-一思考一-交流--概括”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汇报交流时学生能看图说出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能指出同样多的部分在哪里。由此得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实际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都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三、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我能够结合生活中的比多少的问题,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加深了学生对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理解,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
由于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
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
难度。在本节课中从学生的表现来看,确实学生对于这类问题会做
不会说,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表达能力弱。我想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
他们的表达能力会有所增强的。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没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