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docx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
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C
6.万里赴戎机不求闻达于诸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重大历史事件;古老传说;
8.讲述地名承载的故事和乡土情怀,让人们了解地名背后的文化内涵;
9.要诚实做人,不能沽名钓誉;
10.示例一:鲁迅在仙台学医时遇到藤野先生,当时很多日本人对中国怀有民族偏见,而藤野先生给予了鲁迅无私的教诲、严格的要求、贴心的帮助,这些美好的回忆让鲁迅在工作时充满了热情和力量。
示例二: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遇到西天取经的唐僧,求唐僧救他。唐僧救他后,他做了唐僧徒弟,保护唐僧一路降妖除魔,唐僧教会了他坚持、虔诚,最后孙悟空修成正果成了斗战胜佛。
略
D
13.C
14.《渔家傲·秋思》中的“泪”是戍边将士因思乡和功业难成而流下的伤心眼泪,体现了词人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关怀。“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泪”是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比喻诗人因爱情无法相聚而痛苦流泪,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前者体现了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的宏大主题;后者则聚焦于个人情感和爱情世界的细腻描绘。
15.快步走供养,给……吃指获取书籍等物品就
16.①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②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而且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17.①求书之难。用借书、抄写的办法来克服。②求师之难。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克服。③求学之难。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
18.甲、乙两文的画线句都使用了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的手法。甲文的“俯身倾耳以请”描绘了作者向老师请教时恭敬、专注的神态,突出了他对学习的热切和认真。乙文的“素螵灰丝时蒙卷轨”则通过书籍积尘、虫蛀的细节,把“我”年少时借书苦读与做官后有书不读作对比,表现了作者有书可读却不勤读的懈怠。同时反衬了少时借书阅读的专心、勤奋之可贵。
19.打褶处前后交叠部
20.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主要是说明了马面裙的起源和实用性,为后文介绍马面裙的特点和历史演变做铺垫,并展现了宋代女性的审美观念。
21.王熙凤的服饰体现了清代女子日常着装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色彩华丽、材质丰富以及装饰精美上。这与清代马面裙的形制和工艺相吻合,展示了清代女子服饰的华丽富贵和精湛工艺。
22.A.不能删去。“实验”加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这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实验,而是哥哥做的不被父母鼓励的神秘事情,双引号突出了这件事的特别之处,若去掉双引号,就变成了普通的实验,无法体现出当时的情境和哥哥行为的特殊性。
B.“虚应故事”在文中的含义是哥哥表面上应付了事地跟着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用力扶着自行车,表现出哥哥知道“我”已经学会骑车但又为了让“我”安心而做出的举动,也体现出哥哥对“我”的关爱和引导。
23.这句话在记叙中起到了以下作用:
①表达作者的观点,肯定了哥哥参加远征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贡献的行为;
②抒发作者的崇敬之情,对那些投笔从戎的大哥哥们包括自己的哥哥充满敬意;
③表现人物形象,突出哥哥勇敢、有担当、爱国的形象;
④深化文章的主题,从家庭生活上升到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奉献的思考。
24.不多余。理由: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铁箫的真实性和独特性,铁箫虽简陋却能被认可为一支箫,体现了哥哥的创造力和因陋就简的生活智慧;同时也为后文引出铁箫是哥哥制作的做铺垫,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
25.对“我”成长最有影响的一件小事可以是哥哥用废铁管制作铁箫。理由: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物质匮乏,但哥哥却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用废铁管制作出可以吹出曲调的铁箫,让生活变得充实而丰富。这件事体现了哥哥积极乐观、勇于创造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影响着“我”,让“我”在以后的人生中也学会了在困境中寻找乐趣,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同时,铁箫后来成为作者散文集的书名来源,也可见这件事对作者有着深远的影响。
26.作文评分标准
项目
一类
(40~35)
二类
(34~30)
三类
(29~25)
四类
(24~20)
五类
(19~0)
A内容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感情真切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思想感情真实
基本合题意
中心尚明确
内容尚具体
思想感情尚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严重偏题
不知所云
B语言
语言得体、有文采
语言准确、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文句不通
C结构
结构巧妙
详略得当
结构完整合理
详略明显
结构较完整
详略不明显
结构尚清楚
能分段
结构混乱
评分细则
①立意深刻,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形象评满分。=2\*G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