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缺失及对策研究.pdf

发布:2018-12-12约9.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构 究 李贝贝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063) 摘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普及的程度及质量不高, 建和谐社会。应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弱势群 严重影响着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 体.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下,形成平 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做起。然而近年来我国贫困地区义 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古今中外大量的历史事 务教育发展始终停滞不前。探究造成我国贫困地区义 实表明。严重的社会不公、明显的两极分化,势必导致 务教育缺失的原因.主要有教育投入体制不健全、教育 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剧烈的利益矛盾,直至暴力冲 观念存在偏差、贫困地区经济基础差等方面。建议通过 突。一旦社会的利益冲突演化成剧烈的政治冲突,社会 促进教育投入体制的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贫困地 和谐就随之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保障。因此,社会公平 区经济基础等途径来解决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贫困 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会公平的维护和实现是为了最 地区义务教育的缺失。 大限度地维护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利益,为了最大限度 关键词:贫困地区义务教育 和谐社会 缺失 地化解矛盾,推动社会进步。而要使贫困地区的居民真 对策研究 正树立“公平和正义”的理念,努力缩小差距。显然贫困 地区义务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教育的基本功能之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 一.就是要努力缩小两极差距。通过教育改变弱势群体 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 的各种生活待遇,促进公平和正义社会的建立。 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 2.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总体要求。从和谐社会 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 的要求来看。我们既要讲物质利益原则,更要注重努力 和谐发展。而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作为提高贫困人口素 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要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必然离不 质的有效手段,当然要从属于这个社会任务。提高贫困 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关 地区人口的素质不仅仅是文化素质,还包括提高贫困 键在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尤其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 人口的道德修养、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 普及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九 (1)培养道德修养 年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一些大城市甚至已经初步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分析.道德是不可缺 普及和正在普及12年教育。但是,贫困地区许多地方的 少的。其中道德的核心是诚信友爱。只有诚信友爱,才 小学还没能真正普及。贫困地区的界定是以行政县级 能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对于贫困地区的居民来说,要真 作统计单位的,中国扶贫基金会提供的资料表明,到 正使诚信友爱成为他们所崇尚的道德准则,贫困地区 义务教育的作用更需倍加重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 1993年,按320元作为划界标准,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 发展中形成的良好传统道德,如在人伦上尊师爱生。在 坚计划》的贫困县共有592个。…(㈣到2001年底,我国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